難道「你」也是單身公害者嗎?
▲歷經共同事件的革命情感有時更增添情誼,最重要的是兩人「心意相通」,纔是長久關係的基石。(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喜歡上一個人很容易,但要進入生活共處卻變得不易。
年齡在三十後的人,大多人都有着這樣的感受,但近年這樣的族羣年齡似乎下降到二十五歲左右,我從網路交友衆多研究中,以及在生活所遇到的男女,在探索詢問裡發現都有着同樣的問題,導致無法進入良好的情感關係。
已經不只是基本的思想、價值觀、興趣喜好相同或相異的狀況,而是因爲「沒有錢」的自顧不暇,無法有多餘心力去投資時間、金錢與情感。在學畢業後出了社會,在工作中所賺取的費用分配在自己的生活上,有些在外租屋者,薪資就去了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剩下爲「日常開銷」、「每月的孝親供養費」、「就學貸款」這三項爲主,如果還有投健康保險或是車貸、房貸者,這些都會是大部份的支出,剩下的才能給予「生活娛樂 / 學習進修」、「交際應酬」等費用。
你是經濟赤貧者?
也因爲社會的經濟低靡狀態,導致在金錢價值與傳統思維上,讓兩性相處出現了失衡,像是有些人認爲男女雙方交往期間,開銷該由男方付出,或者在結婚後男方是主要的經濟支撐者,甚至有些父母認爲女生「就該嫁給好人家」,也間接的顯示女性在職場上所獲取的回饋較低,期盼能薪資較高的人能夠豢養照顧。
因爲收入不足,所以光是想到在交往時,兩人相處出去吃飯、休閒娛樂等開銷都要從生活費裡擠壓出來,所以就不敢想像有了另一伴的狀態,甚至覺得麻煩。
但我認爲,應該先拋棄「自己該承擔與付出」這件事,而是要有「倆人一起」的共識。沒有誰該出多或少給,讓在這理所當然的失衡關係中,能有相處的品質在。如果交往變成某種心理與生活現實的負擔,就會延伸碰撞與勉強,最後變成彼此的拖累。
你是心靈赤貧者?
另一種「赤貧」爲心理層面的匱乏,因爲心靈沒有滿足而空缺,所以在人際關係中變成「索取」與找尋可以「彌補」的對象,這類型的人時常在戀情上失敗,容易喜歡上別人但也常遇到不適合的對象卻不自知。
問題出在「不瞭解自己」的需要與想要,在對象給予的給予獲得暫時的滿足,但卻感到「不安」以及「搖擺不定」的情緒發生,甚至兩人相處出現問題,也以委屈、忍讓、不願意正視面對相處的失衡,只專注在微小獲得慰藉的地方。
如何解決身爲赤貧戀愛者狀態?
以下一些建議與經驗分享提供,可以依照自身的狀態比對參考。
1.找尋共識對象,而非寄託倚靠者
沒有誰是可以完全依賴的,能夠找到這樣的付出者簡直萬中選一,在形成戀愛關係之前,更重要的是兩人相處時,所分享的價值觀是否相近,誠實的訴說與給予能夠付出的,不是一昧的給予或者汲取。越是瞭解自己重視的,越誠實面對慾望或者期盼,纔能有效運用身心與物質的分享。
2.瞭解喜歡對方是在於迷戀,還是真正想與這人生活共處?
有些人會以外型、姿態、氣質構成喜歡的因素成分,像是找到自己的「菜」而迷戀對方,時常因爲「腦補」劇情而維持彼此之間的關係,現實中發生的相處缺陷都假性的置之不理,就像喜愛偶像那樣「你/妳怎樣都好」,只要能滿足我心靈上的慰藉就好。但這其實是很空虛的情感,在失去新鮮度與耐性時,對方的缺點就會被放大,無法忍受那些負面的缺點,最後宣告結束。
遇到對頻的人,無論倆人是否有錢,只要「在一起」就會很開心與珍惜。街邊小吃或者到公園散步、參觀展覽,或是一起存錢看場電影或者旅行,共同的革命情感有時更增添情誼,最重要的是兩人「心意相通」,就沒有不能解決的事情。不需要勉強解除單身,單身快樂是在於懂得生活與知道自己所要,而解除單身是因爲「彼此想一起生活」爲前提,我想纔是美好的戀愛、愛情。
熱門文章》►你的心裡是不是有「別人」?►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方格子「AJ交友私密志」。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臺,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