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40%英國大學深陷財政赤字,「倒閉潮」風險引發廣泛擔憂!
在學生申請數量急劇下降的背景下,英國高等教育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資金財務危機。
根據英國高等教育監管機構“學生事務辦公室”(Office for Students,OfS)近期發佈的年度報告,2023-2024學年預計將有40%的英國大學出現財政赤字,這一數字令人震驚,其中更是有43所學校已經連續第三年財政虧損。
以上情況,引發了廣泛的公衆關注和擔憂。
該報告揭示了一個令人不安的趨勢:由於國際學生數量的減少以及英國本土學生學費凍結長達十年(上限爲9,250英鎊),英國大學不得不進行大範圍的預算削減,或者對其財務模式進行重大調整,以避免面臨倒閉的重大風險。
這些問題加劇了高等教育系統的不穩定性,對學生、教職員工乃至整個社區經濟都可能產生深遠的影響。
目前,有不少學校已經開啓自願遣散計劃(其實就是裁員),同時表示會對專業進行縮減!有倒閉風險的大學名單包括但不止於——
約克大學:
該校財務報表顯示,國際學生人數下降了15.6%,國內學生人數也有所下降,已經在羅素大學集團上宣佈出現財政赤字。
卡迪夫大學:
校長寫信給所有員工,宣佈赤字3500萬英鎊;不排除啓動自願遣散,但該大學也在尋找其他方法。此前,該大學已經宣佈計劃停辦古代語言專業。
布萊頓大學:
2023年計劃裁員130人,員工罷工100天;今年開放自願遣散計劃。
倫敦大學金史密斯學院:
過去幾年一直在艱難重組。現在管理層聲稱預算缺口爲1310萬英鎊,擬裁員130人。
金斯頓大學:
已對其世界知名的哲學系進行了“審查”。此前,該大學在2021-22學年削減了多年來在研究方面表現出色的科目,包括政治、國際關係、人權、歷史等。
牛津布魯克斯大學:
於2023年11月15日提議關閉音樂系。2024 年4月,宣佈了另一項自願遣散計劃,發送給800多名教職員工。
在以上調查結果出爐之際,英國高等教育界正與裡希•蘇納克(Rishi Sunak)政府就進一步限制國際學生人數的計劃展開爭論。
此前,英國政府對部分國際學生簽證政策進一步收緊,包括取消研究生家屬隨行權利,提高技術工人的最低薪資要求,使得國際學生申請數量大幅下降,這直接影響了英國大學的收入。
頂尖大學羅素集團(Russell Group)的負責人警告稱,進一步減少海外招生將導致“教育行業的嚴重不穩定,並導致當地社區的支出減少,國內學生機會減少,高校科研機會減少”。
報告指出,當前的數據顯示,包括國際學生在內的學生入學總數今年有所下降。這與此前預計的國際學生增長35%、國內學生增長24%的預測形成了鮮明對比。
如果這種趨勢持續下去,學生的選擇可能會受到限制,特別是在某些科目領域、某些地區或對某些類型的學生而言。
另有最新調查數據顯示,如果英國有30-40所大學因資金問題而不得不關閉,將有超過三分之二(68%)的受訪者表示擔憂,其中三分之一(33%)的人表示非常擔憂。
這種擔憂在那些畢業於這些大學的校友中尤爲顯著,有67%的畢業生擔心自己曾就讀的大學可能關閉。
並且,更多的人擔心的不僅僅是大學的關閉本身。
71%的公衆擔心這將影響到正在就讀的學生,61%的人擔心這會削弱本地的教育機會、增加失業率以及對當地經濟產生負面影響。
此外,還有38%的畢業生擔心,如果他們的母校關閉,他們的學位價值會受到影響。
隨着以上這些問題的持續發酵,公衆的關注點已不僅僅侷限於教育領域。大學的關閉對地區經濟的負面影響、造成的就業市場壓力,以及教育質量的保證,都成爲了人們討論的焦點
不過令廣大準備赴英留學的學子們感到寬慰的是,目前英國的頂級名校又是另一番景象——
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帝國理工學院(IC)等知名學府,均沒有出現任何財政危機的預兆。這些頂尖大學不僅學術聲譽卓越,而且在財務管理上也更爲穩健,能夠爲學生提供更可靠的教育保障。
來源:Financial Times、OfS、KCL官網、留學咖啡館
編輯:李嘉祺
統籌:劉潔
終審:姜乃強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