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連“傻白甜”的門檻都比現在高

有些歌不僅僅是歌,更是一臺隨時都能開啓的時光機。

只要播放,聽衆的腦海裡會立馬浮現出畫面,想起過去的某個時刻。

在最近播出的《聲生不息·寶島季》,張韶涵一唱起《遺失的美好》,恍惚之間,我彷彿回到了和同學一起追臺偶的時光。

那時放學了我會飛奔回家,只有搶在爸媽前到家,才能偷偷看會兒電視。第二天的課間,女同學們聚在課桌旁,熱烈地討論着最新的劇情……

直到一曲唱罷,何炅突然提起:“今年是《海豚灣戀人》播出20週年。”

啊,居然已經過了這麼久。

音樂一響起,有些人、有些故事就能在我們的記憶裡閃閃發光。

《海豚灣戀人》讓我印象最深的,除了張韶涵亮晶晶的大眼睛,就是男二霍建華那張帥得過分的臉。

一般情況下和同學一起追劇,男主黨和男二黨能從頭吵到尾,爲“誰更配女主”這個問題大戰三百個回合。

但這部劇不一樣,彼時嫩得能掐出水的霍建華實在太好看,導致我們班女生的觀點達成了空前統一:“霍建華那麼帥,女主爲什麼不選他?”

也是因爲這部劇,我喜歡上了張韶涵。我人生中買的第一張專輯,就是她的《Over the Rainbow》。

當年追星不怎麼方便,想看MV都只能週末守着MTV電視臺碰運氣,要是一下午能看到幾次張韶涵的MV,就屬於賺到了。

直到現在,我聽到“再多的風景也從不停靠,只一心尋找我遺失的美好”,腦海中還會自動播放張韶涵坐在貨車後面扔東西的畫面。

彼時的臺偶還處在最初形態,主打的就是夢幻,霸總、帥哥總是愛上“平凡”的女孩。

這大概也是早期臺偶熱衷於改編日本少女漫的原因吧,比如《流星花園》、《惡作劇之吻》(下稱《惡吻》)、《惡魔在身邊》、《花樣少男少女》……都是日漫改編的。

除了鼻祖《流星花園》,《惡吻》應該能算這些作品裡生命週期最長的了。

豆瓣是驚人的9.0分,而且到現在都還在吸引着新人來追劇打分。

這樣旺盛的生命力,其實在當初我們追劇時就有預兆。

拜託,當時鄭元暢演的江直樹簡直是少女們的夢中情人!長得帥,智商高,性格冷,每個優點都狠狠戳在我等中二少女的心坎上。

最喜歡看他對女主明明動心了卻還要裝作不在意的樣子,那時候還不懂這就叫“傲嬌”,這就叫“口嫌體正直”。

許瑋甯演的女二也漂亮得要命,那是我第一次知道真的有人能“長得像洋娃娃”。

至於傻乎乎的袁湘琴,說實話,我當時並沒有那麼喜歡,總覺得她太咋呼太遲鈍,一腔愚勇總是拖累直樹。

反而是長大後回味,才慢慢明白湘琴的可愛和可貴。

原來不是高冷學霸大發慈悲垂愛學渣少女,而是隻有永不放棄的袁湘琴才能教會冷漠的江直樹如何去愛。

此時再聽“我們繞了這麼一圈才遇到,我比誰都更明白你的重要”,也就有了更深的意味。

這不只是一場盛大的單戀,還是兩個靈魂契合的人雙向奔赴。

過了幾年,我們長大了,臺偶也成熟了。

比起純粹的少女夢境,臺偶裡開始有更多成人化的元素,比如:一夜情、先婚後愛、破鏡重圓……

嗯,用人話說就是,臺偶開始撒狗血了!

我現在都記得,08年追《命中註定我愛你》的時候,被男女主開場就睡了的設定嚇到了,那時候它還叫《愛上琉璃苣女孩》。

雖然本人是初中就開始看美劇《緋聞女孩》的重口味,但這畢竟是臺偶呀,看之前我完全沒有心理預期。

劇裡男主阮經天有一場游泳的戲,身材不錯,某種程度上,他也是我對“男演員也要秀身材”這個概念的啓蒙。

不過說真的,哪怕當時我還是小孩,也隱約感覺到了男主的渣,他明明有超級美的女朋友卻還要招惹女主誒。

而女主一次次被辜負,又一次次原諒男主,主題曲《99次我愛他》現在聽來簡直是“戀愛腦”神曲。

真正讓人看到上頭的狗血臺偶,還得是《下一站,幸福》。

來,戰歌起:“我愛他,轟轟烈烈最瘋狂,我的夢,狠狠碎過絕不會忘。”

有多少人是在“光晞不能捐,讓拓也捐”之後,才知道了“直系親屬不能獻血”這個醫學常識?

這部劇算是集齊了你能想到的所有狗血梗——癌症、失憶、帶球跑、僞先婚後愛、破鏡重圓……

但偏偏就是把狗血安排得合情合理,讓人慾罷不能。

我初中讀的是寄宿學校,週末才能回家。追《下一站,幸福》的時候,每週日一回到宿舍我就立馬跟朋友交流劇情,啊,那種心情被男女主牽動的酸爽感。

說起來,女主是寫濫了的堅強善良人設,男主也是很典型的高冷貴公子設定,但是安以軒和吳建豪就是碰撞出了令人心動的火花。

吳建豪不是標準帥哥,但沒有人看了這部劇會不迷男主任光晞。

他在冰上抱住女主那段真的好蘇!

再後來,終於來了一部不撒狗血也沒那麼瑪麗蘇的神級臺偶——《我可能不會愛你》。

沒有霸總,沒有傻白甜,只有一對老友多年陪伴修成正果的都市愛情。

這是我第一次在偶像劇裡看到可信的職場,也是第一次看到輕熟女真實的糾結心態。

現在想想,這部劇對我來說,像是一次成年生活的預演。

小時候看劇只是羨慕程又青有李大仁的陪伴,後來長大了,隨着“初老症狀”一點一點地出現在自己身上,才意識到:

比起有沒有“李大仁”,更重要的是,我們能不能成爲獨立、強大又溫柔的“程又青”。

就算在愛情裡受過傷,也不會失去人生的方向,還能繼續“踮起腳尖找尋愛”。

我們這代90後啊,可以算是臺偶陪伴着長大的一代人。

最初,看臺偶是打開了一個五彩繽紛的新世界。在平凡的學習生活中,有一個地方能滿足我們綺麗的幻想。

後來,我們長大了一點,臺偶也變得更刺激、更成熟,在瑪麗蘇的故事裡,多少混進去一點人生道理。

再後來,一方面是內娛偶像劇市場逐漸蓬勃了起來,另一方面也是我們成長到一眼就能看破臺偶的各種套路了,臺偶徹底走向落寞,《我可能不會愛你》是最後的輝煌。

如今臺劇已經轉型,已經不拍這種只談戀愛的偶像劇了,一頭扎進更真實、更深刻、更復雜的題材裡,徒留內娛在偶像劇的海洋裡沉浮。

不管怎麼說,確實有點“臺偶已死”那味兒。

幸運的是,臺偶的黃金年代和臺灣樂壇的黃金年代幾乎吻合,優秀的主題曲成了臺偶最寶貴的遺產,或許沒有之一。

臺偶曾經帶給我們的喜怒哀樂,都被儲存進了音樂裡。

沒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可能會疑惑,以現在挑剔的眼光看,當年的臺偶精品不算多,爲什麼總有人懷念。

其實大家懷念的不僅僅是劇,不僅僅是歌,更是自己的青春。

正是因爲當年夠天真,我們纔會相信霸道總裁也會愛上平凡的少女,纔會相信惡魔少年會因爲愛情而變溫柔,纔會相信學渣夠善良勇敢就會得到男神的愛……

現在我們明白這一切不可信,卻很難再獲得那麼單純的快樂了。這當然沒有不好,不過是成長的取捨而已。

但還好,只要經典的BGM響起,逝去的記憶就會在我們的身體裡醒過來,曾經的快樂和感動會再一次變得清晰。

那麼,請給我一首歌的時間,重溫這場浪漫的舊夢。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