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來小家電一直沒有技術門檻

說一句很多小家電企業不太愛聽但內心又不會否認的話,那就是小家電行業從來沒有什麼技術門檻,小家電市場也沒有產業鏈的護城河,有的只是“週期性網紅品類”和“階段性網紅企業”。

孔餘||撰寫

這些年來,相對於很多大家電企業,數量更爲龐大的小家電企業,卻是“有苦說不出”。一是,產業沒門檻,轉型難突破;二是,消費變化多、用戶沒忠誠度;三是,消費熱點切換頻率快,企業跟不上。

所以一大批專業型小家電企業,最近20多年發展,是相當不容易。轉型進展緩慢、品類擴張不成功;新品上市即遭遇克隆,創新缺乏後勁;產業門檻基本沒有,市場搶奪就靠價格和營銷忽悠……

這也造成中國小家電行業的企業數量多,但是具備全球競爭力的企業卻很少。雖然美的、九陽、蘇泊爾、格蘭仕、東菱新寶、德豪潤達等企業,都在積極拓展全球市場的經營和佈局,但更多還是製造能力、產品能力輸出,未能實現品牌文化等輸出。同樣,一大批本土小家電企業或是安於現狀,或是週期性投機,並未建立起長期可持續經營的戰略和規劃。

風光不過三五年,企業和產品都難突破

最近30年以來,在小家電行業,不管是小家電產品,還是小家電企業,都呈現出“風光不過三五年”的週期性局面。包括豆漿機、微波爐、空氣炸鍋、果汁杯等等,都是火一陣就陷入市場的寂寞,週期循環;同樣,九陽、蘇泊爾、格蘭仕、摩飛、小熊等小家電企業,輪番走紅卻難以持續長紅,結果更是如此。

一是,表面上這些年來很多小家電產品都是風光無限,每次總能受到外部社會環境波動,呈現一輪輪小家電品類的火爆消費潮,從當年的豆漿機、電磁爐、電火鍋到空氣炸鍋、早餐機、燒烤機等等,還有很多其它品類,都是這種邏輯;實際上,很多小家電產品在市場上卻是一毛雞毛,絕大多數的小家電企業就是“火什麼就做什麼”。但是,很多小家電品類最多火上2、3年很快就退燒,拼到後面就是拼低價、拼成本,以及拼底線。

二是,不少小家電企業希望搞研發搞創新,推高產業門檻搞差異化的經營策略,最終結果卻是模仿和抄襲很簡單,複製起來太容易了。原因很簡單,這個行業基本沒啥門檻,更不要說什麼技術門檻。除了微波爐、IH電飯煲等少數品類,還存在一定的核心部門檻,其它衆多小家電品類基本上就是“一款新品上市賣爆不到1個月,市場上全是這個貨,價格還更低、款式更多樣”。

相信,不管是綜合性家電巨頭美的、海爾、格力、長虹、海信,還是專業性小家電企業九陽、蘇泊爾、格蘭仕、小熊電器,北鼎股份、飛利浦、松下、東菱新寶等,在小家電行業多年來都會有這種“破局”的無力感和困頓感。家電圈注意到,過去10多年,聚焦小家電行業,很多企業開啓多輪的轉型破冰:一是產品的精品化、高端化;二是業務的擴品類、拓賽道;三是營銷的體驗化和場景化;

最後結果,在外界看來,則是“效果不佳”不達預期:從生活小家電向清潔電器、廚房小電、個護小電,甚至環境電器,很多企業均出現“各個品類業務都有卻普遍不強”的局面;不少企業通過產品設計創新、品類迭代,以及明星代言,推動產品的精品化和高端化,最終卻在電商網店,特別是直播帶貨下無法面對低價格衝擊;還有企業努力打造的全產業鏈一體競爭體系,希望可以在某些品類上保持領先優勢,最終還是“挖不來技術就挖人和團”的策略直接攻破了。

這也是近年來,包括海爾、海信、TCL、長虹遲遲沒有在小家電領域投入重力,也是美的、九陽、蘇泊爾、東菱新寶、愛仕達、德豪潤達等企業的小家電業務遲遲難以再上新臺階,不得選擇多元化轉型;這還是近年來包括小熊、北鼎、利仁、比依等新軍快速崛起的根源所在。

小家電的迷茫,從來沒有技術護城河

所謂的技術護城河,對於小家電企業來說,這些年來一直都是不存在的,靠的就是規模化製造能力、供應鏈整合能力,以及在市場上的客戶搶奪能力和價格競爭力。

一切根源,並不複雜。主要還是小家電品類的屬性問題。相對於電視機、空調、冰箱,都需要核心部件,比如壓縮機、顯示面板、直流無刷電機等,小家電產品基本上沒有什麼核心部件限制,也不會受到供應鏈困擾。

相對於大家電品類,特別是空調、冰箱、洗衣機,一套全新產品的模具開發成本在幾千萬,小家電產品模仿跟進同行的產品,沒有高額模具的投入門檻壓力,基本上外採很方便;相對於大家電,均價都是成千上萬,小家電就是幾十塊錢,貴的也就幾百,上千元的小家電有,但很難規模出貨走量。

這就是很多小家電產品在市場上走紅2、3年後,很快就因爲惡戰、內卷而陷入了泥潭之中,產品要麼被用戶拋棄,要麼束之高閣不用了。無論是豆漿機演變而來的破壁機,還是每個家庭離不開的電飯煲,以及努力想取代微波爐的微蒸烤一體機或空氣炸鍋,還是最近走紅家庭的洗地機、掃地機器人,本質上都是中國家庭消費升級的“寵兒”和“受益者”,也最容易受到消費降級的市場衝擊。要麼是降低換新的頻次,或者減少購買的預算,或者是直接觀望不出手。

最終,在小家電行業,相關企業拼不了核心技術,只能拼底線和價格;同樣,在小家電行業,沒有可以一直紅一直強的企業,只有“三年河東三年河西”的網紅企業。想要在小家電產業發展,靠的不只是實力、能力和耐力,還需要一點點的好運氣!

版權聲明:家電圈原創文章,未經授權一律嚴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