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斯達克修新規 陸企IPO門檻變高

路透於美東時間5月18日引述消息人士透露,上述措施主要針對一些有望在那斯達克IPO的陸企缺乏會計透明度,以及和有權勢的內部人士關係密切的擔憂。不過,那斯達克不會在規則調整中特別提到中國企業。

消息人士指出,新規則將要求來自中國等地的企業,透過招股集資規模達到2,500萬美元,或至少是上市後市值的四分之一。此舉爲那斯達克首度對IPO規模設定最低限制。

若此一調整提早幾年實施的話,多家目前在那斯達克上市的陸企將無法上市。據Refinitiv數據顯示,自2000年以來在那斯達克上市的155家陸企當中,有40家公司的集資規模低於2,500萬美元。

消息人士又稱,新規則還將要求審計公司確保其國際分公司遵守全球標準。那斯達克還將檢查審計擬IPO陸企帳目的美國小型公司的審計工作。

早在2019年那斯達克已公佈一些上市限制,藉此抑制中國小型企業的IPO。由於上述企業的股票大多掌握在少數內部人士手中,因此交易量較小。低流動性股票對大型機構投資者而言不具吸引力,但大型機構投資者正是那斯達克想要迎合的對象。

那斯達克收緊上市標準,顯見對部分擬赴美上市的陸企疑慮未消。瑞幸咖啡於4月2日美股盤前自曝,內部員工自2019年第二季起僞造交易銷售額高達約人民幣22億元。另一中概股好未來也於同月8日宣佈,懷疑部分員工誇大業務銷售額。

在上述醜聞爆發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主席克雷頓(Jay Clayton)於4月22日建議美國投資者,不要投資在美上市的中資股。另一方面,針對新冠肺炎疫情問題,美國共和黨參議員葛蘭姆(Lindsey Graham)於5月12日提出法案,若中國未能就疫情爆發給出完整的解釋,將授權美國總統川普實施禁止中企在美上市等一系列制裁。

隨後,美國聯邦退休基金委員會(FRTIB)於5月13日發表聲明指出,由於疫情導致經濟環境轉變,該委員會董事會成員經過投票後,最終決定無限期推遲投資部分陸企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