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行業一季度迎來久違暖意,討論拐點還爲時尚早

隨着新出生人口的持續下滑,母嬰行業已經經歷了數年的寒冬。今年一季度,母嬰市場迎來了久違的暖意,包括愛嬰室(603214.SH)、孩子王(301078.SZ)等母嬰連鎖上市公司業績比上年同期都有不同程度地回暖。

記者瞭解到,一季度市場回暖主要與國內出生率有所反彈有關,但行業調整仍未結束。

一季度市場感受暖意

“到今年一季度門店銷售數據終於平穩了。”山東威海母嬰連鎖從業者張晨告訴第一財經記者,2022年以來,隨着出生人口的持續下滑,奶粉等母嬰生意也越來越困難,2022年和2023年,張晨的整體生意規模均有3成左右的萎縮。

但進入2024年以來,張晨終於感覺門店收入不再下滑了,這一變化也讓他鬆了口氣。張晨告訴記者,原本下滑最快的奶粉收入目前基本平穩,紙尿褲、零食類、服飾類產品還有回暖的跡象。

從母嬰零售企業的業績上也有體現。

2024年一季報,愛嬰室實現收入8.1億元,同比增長6.4%,實現淨利潤630.7萬元,同比增長135.3%,這一數據好於2023年一季度。2023年全年,愛嬰室實現收入33.3億元,同比減少近8%,淨利潤1億元,同比增長21.8%。孩子王2024年一季度實現收入21.9億元,同比增長4.6%,實現淨利潤1165.9萬元,同比增長53.6%,增長也好於上年同期水平。

從具體業務上看,愛嬰室的主要業務奶粉板塊實現收入4.8億元,同比增長了16.5%,而2023年全年愛嬰室奶粉業務整體下滑了12.2%。

愛嬰室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施瓊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第一季度的母嬰市場情況有所改善,尤其是3月份。

在業內看來,一季度母嬰行業的表現有所觸底反彈。

中嬰商情總經理曹天偉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在近期市場走訪中,多家母嬰連鎖渠道反饋一段奶粉的銷量有所上升,主要是過去3年延遲的部分生育需求被釋放所致。

獨立乳業分析師宋亮表示,除了生育的增長外,2024年以來,國內乳企也加大了市場管控的力度,奶粉價格戰有所緩解,核心產品的價盤逐步恢復,因此銷售業績也有所好轉。此外,這也與國內大母嬰連鎖品牌採取了相對積極的市場策略有關,比如其與乳企推出的定製款產品或自有品牌產品等,也改善了整體的業績表現。

以孩子王爲例,2023年,孩子王差異化供應鏈(包括自有品牌)收入佔比約爲11%,同比增長40%,其中自有品牌收入佔比約爲56%,同比增長74%。

行業拐點未到

雖然母嬰市場有回暖跡象,但在業內看來,新出生人口減少帶來的影響還遠未結束,因此討論行業拐點還爲時尚早。

尼爾森IQ數據顯示,2024年前三個月,母嬰相關業務線上銷售恢復的速度較快,其中嬰幼兒配方奶粉一季度線上銷售額增長了24.9%,紙尿褲和羊奶粉分別增長了19.9%和13.2%。但母嬰品類整體前三個月的銷售數據顯示,市場仍處於弱復甦狀態,嬰幼兒配方奶粉整體市場數據跌幅有所收窄,至下滑6.1%,嬰兒尿布、羊奶粉品類則整體增長3.9%和0.7%。

在業內看來,行業的一部分暖意也來自於渠道集中度的提升。

近年來隨着市場整體萎縮,加上線上銷售的衝擊,部分中小母嬰連鎖和單店經營越發困難,一部分不得不退出市場。

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5月15日,國內現存母嬰相關企業903.2萬家,2023年註冊415.3萬家,增長72.6%,註銷數爲107.9萬家,增長161.4%。其中母嬰店相關企業2023年和2024年的新註冊企業數量要小於當年註銷數量,比如截至目前,2024年國內母嬰店相關企業共註銷1337家,新註冊則爲798家。

另一方面,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中國0-3歲兒童數量從2018年的5010萬下降至2023年的2850萬人,由於政府採取了包括三孩政策等支持措施,2023年到2027年中國新生兒數量的下降會有所放緩。但記者瞭解到,新出生人口下降對於母嬰市場的影響有滯後性,因此對市場的影響還在持續之中。

宋亮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母嬰市場呈現暫時回暖,有一些積極的變化,但行業調整還未結束,是否拐點還難以判斷。(文中張晨爲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