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媽媽不開心:公共託嬰超難排!

母親媽媽們卻因爲公託政策不太快樂~(圖/婦女新知提供)

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婦女新知基金會6日在母親節前夕邀請多位立委共同召開記者會,指出臺灣托育面臨三大不公平現象,包括育兒責任只在媽媽與阿嬤女性世代間轉移、托育費用過高、地方政府各自爲政,以致於隔一條縣市家長托育負擔大不同。

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洪惠芬呼籲新政府,應積極推出公共托育政策,落實合理管理定價,強化託嬰中心教保人員薪資待遇勞動條件保障,讓家長能夠安心托育,並逐年增加家戶外托育服務涵蓋率至全部0-2歲幼兒人口的三成,同時課予企業協助建立公共托育體系的社會責任。

根據法令規定,250人以上企業都應該比照公共托育的規定,設置托兒設施,洪惠芬表示應針對不設立者增訂罰則,若企業的托兒設施收託人數未滿,就開放給附近社區送託。她也認爲新政府應視各地方財政能力與服務發展進程,給予不同程度的補助與協助,讓家長與幼兒不因戶籍地不同而承受不合理的差別待遇。

身障者小齊讓太太照顧孩子,但卻苦找不到保母。(圖/婦女新知提供)

出席記者會的職場媽媽餘小姐說,自己的小孩兩歲,出生不久曾想送到公共託嬰中心,但名額實在太少抽不到,候補排到兩百多名,等排到小孩也長大了,於是只好交給孃家阿嬤照顧,但也心疼自己媽媽的辛勞。餘小姐說,公共託嬰中心名額少難超、私立託嬰中心又昂貴,實在讓家長非常爲難。政府不該一邊呼籲大家生小孩,一邊又不顧家長工作辛苦,希望新政府能建立完善的公共托育體系。

立法委員美女迴應,照顧孩子應該爸爸媽媽都有責任,最近卻有立委提案,要求未來育嬰留職停薪津貼只由一方請領就好,「這樣做等同又把照顧責任丟給母親。」《性別工作平等法》第23條修正,本來希望能訂立罰則,可惜未過,「政府應該更積極,落實托育服務定價、弭平城鄉差距,讓所有家長都負擔得起優良的托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