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時光 停駐尋常小商家

中華商場旁的鐵道隆隆聲,是許多老臺北心中的回憶,透過漫畫小莊刻畫,重現過往光景。(新經典文化提供/王寶兒臺北傳真)

作家吳明益的短篇小說集《天橋上的魔術師》自2011年出版以來,召喚許多人對1992年已拆除的臺北中華商場的回憶,近日更改編爲影視劇集和漫畫。吳明益也是商場裡的鞋店之子,在書中從小孩角度,寫出鞋店、鎖匠眼鏡行等商家裡的人物故事,更刻畫一位長駐「愛」棟與「信」棟之間的天橋上的魔術師,下筆魔幻,帶讀者回望再也無法重現的往日時光

重返童年記憶 迴響熱烈

吳明益表示,這本小說是在演講和課堂中,一個接一個自然的生成,「寫這些故事很棒的是,你就是回到一個孩子狀態,不會再用一種後來習得的知識加諸在你身上眼光去觀看這個世界。」小說也得到許多回響,「經歷過這段城市記憶的人很多,會各自選擇記憶的片段跟我對話,就連到國外,讀者也會用自己的城市記憶跟小說做對照。」

吳明益表示,20幾歲的時候,他很討厭中華商場,「因爲讀了書,開始有菁英、傲慢的心態,覺得商場的人好像沒什麼知識,賣東西也不老實,我原本也是其中的一份子。」年紀到30多歲,他才意識到在中華商場成長這段經歷的特殊,「中華商場是個跟眷村市場完全不同的環境窮人在那裡承租店面做生意,有南部上來的人,更多的是外省移民,講各種語言都有。」

匯聚各路人馬 生活精采

不只作者試圖召喚過去的人物記憶,在小說中,天橋上的魔術師凝結時光,讓死去的鳥彷彿重生,而做模型的阿卡,也用精緻的微縮模型,想複製真實世界中的中華商場,彷彿過往時間被縮小,凝聚在模型裡。吳明益表示,「人類想要用各種方式留住記憶,模型是其中一種途徑音樂也是,就像聽到童年的一首歌,空間的記憶立刻就回來,藝術家就是運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去召喚這件事。」

吳明益表示,中華商場的故事,如果要一直寫,其實寫50個都沒問題,但小說家應該要拓荒,找新的題材。他目前正在創作新的長篇小說,描述花蓮和平車站,「在70、80年代,因爲產業東移,在那邊開始挖礦,聚集了一羣國際工程師,有德國人日本人,都來到這裡挖洞,這故事是從這裡開始的。加上臺灣二戰末期時,日本人因爲怕美軍登陸,在全島挖了很多坑洞,有些已經被踏查出來,但有些還沒有,會跟故事有關。這些其實是歷史,但又有點魔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