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問.診-支氣管如迷宮 胸腔導航定位 實現微創診斷

名醫問診

詹博強小檔案 ˙圖/彰基醫院提供

曾經遇到兩個案例,第一個是40歲平日身體強健、生活習慣良好的吳先生,在健檢中發現肺部有0.6公分結節,因爲結節不大且靠近肺門,難以執行定位手術做切片,所以醫師建議持續追蹤,讓吳先生懷着不安惶惶終日;第二個同樣是40歲但右下肺有4.4公分腫瘤的張先生,因腫瘤沒有侵犯到支氣管內所以不易切片診斷。

過去對肺結節的處置,太小的僅能追蹤;略大的則選擇冒着風險進行穿刺切片,或以支氣管鏡嘗試探測;更甚者有不論好壞都以手術先切掉再說,平白損失了一定的肺活量。

但目前在胸腔導航系統問世後,已經有解方。肺部支氣管可以想像成一棵樹及不斷分支的樹枝,愈是末端愈細愈雜,當樹梢長了一顆結節(想像成蘋果),要沿着樹幹到達蘋果的位置,勢必要經過重重分支。

在支氣管鏡下,這些分支就像迷宮一般,要到達結節的位置着實不易,檢查耗時而耗力。若有導航系統輔助,則有如駕車開導航一樣,一出發即順着最佳路徑以最快速度到達設定的目的地,省時省力也大大地增加了支氣管鏡的切片診斷率。

若結節無氣管內侵犯,因此無法經由支氣管鏡直接取得檢體者,也可透過數位重建氣管及血管3D圖像,避開血管導航至結節周邊,再經由系統選擇的穿刺點,將器械穿刺出氣管壁,並在X光引導下直達病竈位置。我們可以想像成目的地是日月潭中央的拉魯島,雖然沒有車用道路可以直接到達,但導航會幫你的車輛導到日月潭邊最近的碼頭,然後叫你下車換坐船穿越湖心直達目的。

胸腔導航系統對於一些有發展成肺癌可能性的結節,或以穿刺及支氣管鏡困難取樣的結節,開了一扇窗,提供了不同的選擇,真正的達到了肺結節微創診斷與治療,讓早期肺癌的處置進入新的里程碑。

詹博強小檔案

◆現任:

◎彰化基督教醫院胸腔檢查

治療中心主任

◎彰化基督教醫院肺部復原中心

主任

◎漢銘基督教醫院內科部主任

◎彰化基督教醫院胸腔內科主治

醫師

◆學歷: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

◆經歷:

◎臺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

專科醫師

◎臺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內視 鏡超音波認證醫師

◎臺灣內科醫學會專科醫師

◎臺大醫院超音波暨介入性支氣管 鏡進修

◎中國醫藥大學介入性支氣管鏡暨 肋膜腔鏡進修林口長庚醫院肋膜 腔鏡進修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胸腔 導航內視鏡進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