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沈逸:惡意炒作反間諜法是西方的「自我代入」

名家觀點》沈逸:惡意炒作反間諜法是西方的「自我代入」。(中國人大網)

復旦大學教授兼網路空間國際治理研究基地主任沈逸6日在大陸《環球時報》撰文指出,中國大陸修訂公佈《反間諜法》,將於今年7月1日起施行。在情理之外、意料之中的是,美國《華爾街日報》及部分日本和德國媒體,像被觸發了某種特殊的攻擊狀態一樣,不約而同地盯上了《反間諜法》的修訂工作,並啓動了一輪非常明顯的惡意炒作模式,甚至編造所謂「任意拘捕外國人」的低劣謠言。其惡意炒作顯系西方的「自我代入」。

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介紹,現行2014年11月1日通過的《反間諜法》,前身是1993年制定的《國家安全法》,主要規定國家安全機關履行的職責特別是反間諜方面的職責。此次修訂重點包括:完善間諜行爲定義;完善安全防範規定;完善反間諜調查處置措施,增加反間諜行政執法職權;加強對反間諜工作的保障與監督;完善法律責任等。

沈逸表示,炒作《反間諜法》從表面上看,這是美、日、德等西方媒體慣有的意識形態偏見濾鏡扭曲下的產物,但結合《反間諜法》涉及的具體議題領域,即與情報和反情報活動相關的國家安全能力建設,這三方媒體惡意炒作背後還有着更深層次的「鏡像投射」與「自我代入」。

關於「鏡像投射」,說白了,就是美國、德國、日本三國的歷史以及現實實踐中,都有本國情報和國家安全機關胡作非爲、肆意踐踏法律、威脅損害人權的斑斑劣跡。

美國有臭名昭著的前聯邦調查局(FBI)胡佛局長,以及常態化作爲反派出現的聯邦調查局、中央情報局、國家安全局的各種行徑。無論是二戰時期對日裔、德裔美國人的大規模抓捕,還是從20世紀初葉開始延續至今的網路竊聽與嚴密監控,又或者是21世紀之後被披露的中情局黑獄、關塔那摩、伊拉克、阿富汗等地虐囚行爲,及「棱鏡門」披露的全球監聽等等,種種劣跡罄竹難書。

沈逸稱,德國情況與美國略有不同。二戰時期納粹德國「蓋世太保」爲全球樹立了大規模系統性侵犯人權的國家級「標竿」。二戰後,經過冷戰時期美國對德國的系統規訓,及冷戰結束、兩德統一進程後所謂「白左」思潮畸形發展,德國許多媒體扮演着強烈「皈依者狂熱」的人權鬥士角色。通過對中國進行基於認知扭曲的建構與話語攻擊,這些德國媒體本質上是試圖宣泄內心焦慮,並嘗試以對中國的激進批判對衝潛意識深處的歷史挫敗感。

沈逸分析,日本情況又更加特殊一些。二戰時期日本間諜組織「特高課」,與日本戰爭歷史責任一樣,由於美國偏袒,沒有得到充分清算,因此成了日本菁英認知體系中不能被觸碰的「傷疤」。中國修訂《反間諜法》舉措,讓在歷史問題上始終處於「心裡有鬼,說不得碰不得」的日本媒體本能地進入某種攻擊性防禦狀態,藉由對中國批判和攻擊,轉移主要是日本自身臆想出來的「可能來自外部的威脅與挑戰」。

沈逸強調,所謂「自我代入」,就是以美國與日本爲代表,有相當數量的情報機構近幾十年來不斷對中國實行各種有目的的情報刺探行動。此次修訂《反間諜法》,不出意外觸動了美國,首推「針對國家機關、涉密單位或者關鍵資訊基礎設施等實施網路攻擊等行爲」,這對於習慣把網路情報竊取外包給各種公司的中情局蘭利總部來說,無疑是一次巨大的衝擊;至於日本,在全球情報界以「全員情報蒐集」著稱的東京相關機構,顯然更加希望能肆無忌憚地在中國進行線人發展以及各種類型的情報蒐集活動,而不用時刻擔心反間諜法的威懾與懲戒。

沈逸指出,整體而言,相關媒體抹黑《反間諜法》新修訂版本,事實上證明了中國在朝着有效捍衛國家安全方面邁出了正確一步。至於正常的對外開放與人員交往,自然是坦坦蕩蕩,無所畏懼。甚至在相當程度上可以說,排除了混跡其中搞情報威脅中國國家安全的魑魅魍魎之後,對外交往將進入一個更高品質的發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