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工廠製作內幕曝光!劇本須通過7關卡、20陌生人考驗

夢工廠動畫史瑞克》紅遍全球。(圖/翻攝自網路

記者洪文/綜合報導

《史瑞克》、《功夫熊貓美國夢工廠動畫公司(DreamWorks Animation)監製克麗絲汀娜李史托姆(Christina Lee STORM)及製片凱特史賓莎(Kate SPENCER)2日來臺出席2017臺北電影學院壓軸課程「國際動畫特效講座」,分別就動畫片的敘事技術劇本開發,提供精采而專業的經驗分享,並爆出劇本產製須透過7個關卡、20個陌生人點頭才能開拍。

委會饒紫娟總監致詞時表示,去年臺北電影學院動畫講座即邀請了克麗絲汀娜.李.史托姆,會後的問卷調查反應相當熱烈,因此今年排除萬難再度邀請她來臺,也透過她力邀到另一名講師凱特.史賓莎,兩位都是在國際知名的美國夢工廠動畫公司任職,對於影視產業正在轉型的臺灣,其豐富的經驗絕對值得臺灣電影人蔘考。

▲▼夢工廠監製克麗絲汀娜李史托姆及製片凱特史賓莎來臺爆秘辛。(圖/影委會提供)

克麗絲汀娜.李.史托姆談「釋放想像力:敘事技術」

克麗絲汀娜.李.史托姆,從新媒體跨媒體遊戲、動畫與視覺特效、特殊場所製作(如遊樂園)、虛擬實境和擴增實境等不同的敘事平臺切入,說明科技的進展如何與藝術創作結合、動畫電影製作的重點以及製片人任務,並且透過案例說明,分享如何將故事「說得精采」。她表示,現在只要透過手機等行動裝置,想要看什麼內容都能唾手可得,在這個內容爆炸、無法集中注意力的時代,如何創造出能打動人心的故事,及要運用什麼樣的科技來吸引觀衆的眼球,堪稱最重要的課題。

克麗絲汀娜指出,新媒體指的是透過網路隨選取得的內容,設計的初衷是創造對話;跨媒體則是運用科技來向內滲透日常生活,在各種平臺上都開發出故事,而非僅由一個故事來改寫以適用不同平臺。至於電玩遊戲,起初由簡單的像素組成,隨着平臺發展演進到現在的「生態系模式設計者玩家之間的界線愈來愈模糊,透過遊戲彼此連結與互動,玩家的反饋與創造,讓遊戲能夠更爲豐富、自成世界,目前的遊戲設計與開發商,就是在思考要如何打造出「生態系」模式。

提到動畫,克麗絲汀娜以夢工廠動畫公司的製作流程,詳細說明一部動畫電影是如何完成的,夢工廠的成員不只創意團隊如藝術家、導演、編劇等,電腦工程師、數學家等技術團隊也同樣重要,此外,她也分享了每個流程使用的軟體和工具。至於近年火熱的虛擬實境(VR)和擴增實境(AR)技術。克麗絲汀娜指出,運用虛擬實境來敘事的三大主要原則是:其他地方無法體驗的獨特平臺、前所未有的選擇、平常無法經歷的超越體驗。

▲《馴龍高手》是夢工廠的動畫。(圖/翻攝自網路)

凱特.史賓莎談「從劇本到大銀幕:一窺動畫長片故事開發的奧妙

下午的講座,凱特.史賓莎則以動畫電影《森林保衛戰》、《馴龍高手》爲例,詳細說明故事開發的工作從前制、製作到後製期是如何持續影響作品的成果。一個發想能否成爲劇本甚至被拍攝出來,都需要經過很長的時間。「發想不難,重點是能不能找到絕妙的點子(great idea)。」她強調,唯有非常出色的發想,才能撐過開發階段,成爲熱賣的電影。一般來說,好萊塢片廠一年會開發200個劇本,其中只有15個會進入實際製作,能夠通過考驗被拍攝出來的故事,首先必須在完成出3到10版劇本之後,經歷數年的前製作業,被製作方、導演、演員、創意或技術團隊等各部門改動,纔有機會進入實際製作。

要確認故事的力道是否足夠,可以透過7個問題來驗證,包括「自己是否願意付錢來看?」、「向20個陌生人介紹這個故事,詢問他們是否願意付錢來看。」、「能否將觀衆帶到前所未見的地方?」、「觀衆在不在乎故事裡主角的目標劇中英雄是否要解決很大的問題?」、「這個故事的對象是誰?目標族羣大嗎?」、「這個故事是否一定需要動畫才能呈現出來?」「能否以一分鐘以內的時間說明這個想法,而且還讓人覺得很有趣?」

擔任多部影視與動畫作品的製片以後,凱特.史賓莎歸納動畫電影的製片的任務,必須扮演啦啦隊、好隊友、教練等不同的角色,要能刺激大家產生新的想法跳出框架,又得把握住製作流程,而每個部門如音樂、作曲、場景設計、動畫師等,都可以透過自己的努力提升作品的深度與廣度,團隊應該考量的是整部電影的好、以及導演的願景,而非只爲了表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