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豬洗產地 消基會籲全面普查
桃園龜山新興冷凍食品公司遭查獲將美豬與加拿大豬混成組合肉後,產地只標示加拿大豬,民衆食不安心。圖爲「2020年秋鬥遊行」訴求反萊豬的標語。(陳信翰攝)
美豬混加豬,全部吃下肚!桃園龜山新興冷凍食品公司遭食藥署查獲將進口美豬與加拿大豬混成組合肉後,產地卻只標示加拿大豬,估計數量達約10萬公斤。消基會說,國內今年截至5月底進口1500多噸美豬,早在6月調查並示警,未在市面上發現任何標示「美豬」產品,擔心會有洗產地的情形,現在果然成真,呼籲應公佈所有美豬流向,並針對美豬進行普查,給消費者一個完整的交代。
臺灣從2021年就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的豬肉進口,行政院也要求應就源頭管理、輸入查驗、清楚標示、追溯追蹤,以及市場稽查進行把關。但據消基會今年6月公佈調查市售289件豬肉產品就發現,有272件來自臺灣、15件來自西班牙、9件來自加拿大、8件來自法國、7件來自丹麥、3件來自荷蘭、1件來自匈牙利,但完全未見到任何美國產製豬肉商品,當時就有洗產地的疑慮。
而根據衛福部食藥署統計,今年1月至今共消費豬肉約40萬噸,其中國產豬肉達約8成,進口豬肉則有2成,並以加拿大、西班牙及美國等較多。
消基會指出,臺灣已經開放萊豬進口超過2年,目前美豬進入臺灣食品市場的情況仍然存在着許多不明確的環節,消費者難以得知這些豬肉流通過程與去向,6月就呼籲食藥署要更加積極地確保食品進口的資訊透明度和安全性,並定時公佈查廠報告、風險評估報告等,以滿足消費者對於食品的合理關注和信任。
消基會董事許宏宇並表示,6月就示警過了,且此次美豬標示不實的量極大,呼籲不止公佈此波美豬流向,更應針對所有美豬普查、公佈所有美豬流向,才能讓消費者安心食用豬肉,且不應如同雞蛋事件擠牙膏公佈,讓消費者食不安心。
消基會董事長吳榮達也說,食藥署除了應更積極查緝要求廠商正確標示外,也應公佈外界關注的美豬去向,包括到哪一個工廠等,給社會大衆完整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