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抑制食慾」減肥藥進臨牀試驗 2016年底入臺有望
▲新選擇!美FDA覈准「抑制食慾」減肥藥,臺進入臨牀試驗。(圖/示意圖/達志影像)
根據衛福部調查,臺灣BMI超過24以上的成年人,男性佔了50.8%、女性則有36.9%。肥胖的治療方式除了運動、飲食控制外,還可視醫師處方進行藥物治療。目前臺灣減肥藥物只有「羅氏鮮」一種,今年3月起,臺大、中國醫藥大學、成大等附設醫院,已陸續對美國FDA於2012年覈准的新藥進行實驗,預計2016年底可完成,提供民衆減肥的第二種選擇。
臺灣覈准的減肥藥原本有羅氏鮮與諾美婷2種,但後者在2010年時被證實會引起心血管疾病,已全數下架。臺灣肥胖醫學會理事長黃國晉表示,肥胖除了會增加死亡率外,也會增加高血壓、糖尿病、腦中風、不孕等風險,羅氏鮮在臺灣已使用10多年,主要是靠抑制腸胃道脂肪酶,達到減重效果,但並非每位肥胖者對脂肪的吸收能力都非常好,因此纔會考慮引進新藥,給予患者多重選擇。
美國FDA在2012年與2014年分別覈准了,Lorcaserin、Qsymia與Contrave、針劑Saxenda等4種減肥藥,臺灣是採用2012年的核準的「抑制食慾」藥物,在北、中、南三所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進行臨牀試驗,自今年3月以來,已收治100多名肥胖患者,預計將收治200人,等所有患者都過了半年的觀察期,就可以將實驗結果送衛福部審查,最快2016年底可完成。
黃國晉說,新藥臨牀實驗的收治對象,主要爲BMI大於等於30的65歲以下成年人,男女不拘,但糖尿病病患、B、C肝炎患者,都不符合收治條件。此外,根據美國臨牀實驗統計,有一半以上的患者,服藥一年後,體重可減少5%以上;另有2成的患者,可減至10%以上。不過,如果患者服用3個月後,體重未減輕5%以上,就代表使用無效,不建議繼續使用。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08年統計,全球肥胖人數達5億人,過重人口達14億人,美國醫學會已正式將肥胖認定爲一種疾病,歐盟最高法院也在2014年判決中明確指出,過度肥胖是一種殘障,需要積極防治。臺灣肥胖醫學會也在10月於日本名古屋舉辦的亞太醫學會中宣示,「肥胖是一種疾病」,希望政府積極正視肥胖問題,維護全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