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臺如建交 學者憂成陸動武藉口

英文總統10月13日前往位於新竹縣五峰鄉、海拔2620公尺的樂山雷達站視察「空軍偵搜預警中心」,軍聞社總統府發佈的影像中,有長駐當地的美方人員身影。(摘自軍聞社影片

選前一向偏向川普陣營的《華爾街日報》發出分析指出,前國安顧問波頓鼓吹美臺建立外交關係不會只讓中美關係陷入冰點,而是會被北京作爲戰爭藉口(casus belli)。除非美國決定和臺灣簽署共同防禦條約,確立類似美國對北約國家義務防禦臺灣的關係,否則承認臺灣的舉措,可能讓臺灣面臨類似烏克蘭香港命運,導致臺灣與北京對撞

波頓最近發表在《華爾街日報》一篇評論指出,「臺灣具有國際法上構成國家的法律要件,具有領土、首都和正常運作政府,臺灣是一個國家」,而北京將臺北視爲核心利益,又提供華盛頓一個不對稱的反對中共行爲的工具,美國提升和臺灣關係可以重創中共,而發展和臺灣全面的外交關係會讓中美戲劇性的陷入冰點,「美國應該分步走來完成,例如經常性的在美國政府內接見臺灣官員,這樣做可以降低北京強迫臺灣統一合法性」。

這樣的說法引來紐約學者凱茲(Yoni Katz)的不同意見,凱茲在題爲〈波頓和避免兩岸戰爭〉文章中認爲,波頓承認臺灣的做法不會導致和北京關係戲劇性的全面冷凍,而是會導致和中國外交關係的全面崩潰,1972年建交的一箇中國共識是1979年雙方關係正常化政治基礎,美國承認臺灣是國家很可能被大陸作爲武力解決臺灣問題的戰爭藉口,最後導致臺灣陷入和北京對撞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