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熱評|營收不足3億有退市風險 錦龍股份等公司當及時自救

每經評論員 杜恆峰

近日,一些年度營收不足3億元的上市公司相繼收到了交易所的問詢函。5月20日,深交所向威爾泰發出年報問詢函指出,近五年來,公司營業收入持續低於3億元,其中四年淨利潤爲負值,請公司說明持續經營能力是否存在重大不確定性。同樣是在5月20日,深交所向惠威科技發函指出,自2017年上市以來,公司營業收入持續低於3億元,請公司充分提示營業收入低於3億元的風險。

交易所之所以關注營收低於3億元的情況,原因在於今年4月正式更新後的退市規則。其中規定,對於主板公司,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利潤總額、淨利潤、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三者孰低爲負值,且營業收入低於3億元,將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ST);下一個會計年度仍觸發這一情況,將被退市。威爾泰、惠威科技便屬於此類情形。

2023年年報數據顯示,主板公司當中,總計有100家公司利潤爲虧損且營收低於3億元,其中不乏一些市值較大的公司。比如錦龍股份總市值89億元,2023年營收不足2億元,歸母淨利潤虧損高達3.84億元;總市值74億元的大立科技,2023年營收2.55億元,虧損2.9億元。

要將年營收做到3億元以上,或者淨利潤扭虧也並不容易,因爲一些公司已經長期處於這種狀態。以錦龍股份爲例,其核心資產爲持股67.78%的中山證券,但近年來中山證券業務萎縮嚴重,在IPO大幅縮水、嚴監管、市場信心仍待修復的情況下,中山證券業績要觸底反彈仍面臨巨大困難;又比如海南高速,最近連續5年營收低於3億元,淨利潤雖然爲正數,但扣非後淨利潤已連虧4年,2024年也將面臨被*ST的壓力。

雖然新的退市規則從2024年年報開始執行,但今年一些披星戴帽的個股股價普遍大幅下跌,市場更爲深刻地感知到了退市風險的真正殺傷力。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以公募基金爲代表的機構投資者,正在加大力度將ST股調出選股池,或是迅速退出被ST的公司。對這些公司來說,1元的股價“紅線”守不住,還可能觸發面值退市的風險。

對上述公司而言,其可用的應對手段並不多:拓展非經常性損益的手段已被堵死,通過資本運作做大營收或扭虧的應急措施也將面臨嚴格的監管審視,人爲調節收入或利潤甚至業績造假更是面臨巨大風險。“上市即躺平”的狀態已無法維持,從保住上市地位、維護股東權益的角度出發,無論是切實提高經營效益,還是積極開展資本運作,都必須努力去嘗試。掌握優質資產的實控人或大股東,也應當切實擔起自身的責任,提高上市公司的資產質量,重塑上市公司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