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蒙市通過「包容日」 反映華人歧視辛酸血淚史

排華法案海報。(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美國洛杉磯蒙特利公園市 (Monterey Park) 的市議會上週通過「包容日」的提案,目的在於提醒大衆關於「排華」的問題。美國在1882年籤屬「排華法案」(Chinese Exclusion Act),讓許多移民當地華人飽受歧視、不被主流社會接受。如今陳贊新 (Peter Chan) 議員提出此案,「希望將負面歷史傳化成正面意義」。

美國在南北戰爭結束後經濟蕭條、民怨高漲,又不知該把責任歸給誰,華人因此成了代罪羔羊。華人勞工不僅要寄錢回家鄉,還要償還當初移民的旅費,在龐大經濟壓力之下,他們願意做較低階低薪工作,例如礦工鐵路工、洗衣工等。很多人因此把薪資水平偏低的現象歸咎於華人,認爲他們搶了美國人的工作,反移民的政策就此出現。

▼ 蒙特利公園市有許多華人移民,因此被暱稱爲小臺北,目前約有70%的人口亞裔白人只佔5%。(圖/翻攝自蒙特利公園市官方Youtube)

在「排華法案」實行的60年間,華人的生活十分辛苦,不僅有語言隔閡,也難以融入美國文化,今日在各城市所看見的「中國城」(China Town) 背後都有被排擠的辛酸血淚史,他們不是隻想待在這些「城」裡,而是不被允許踏出這個圈子,與白種美國人交流

「排華法案」從1882年一直實行至1943年二戰時期,不過廢除的原因並不是真的要接納華人,而是因爲戰爭期間美國不希望中國與日本同盟,才因此釋出善意。然而實際情況依舊沒有改善,一直到1960年代甘迺迪總統上任,整體氛圍才漸漸被改變。

可悲的是,「排華法案」所造成的社會風氣依然遺留至今,歧視華人的案件層出不窮。加州大學哈斯汀法學院教授吳華揚 (Frank H. Wu)出生於臺灣小時候跟隨父母移民至美國,他表示在自我介紹時,他會說他來自密西根,但通常人們會說「不,我的意思是,你真正從哪裡來?」這句話顯示出普遍人們心中依然存在「誰才真正屬於這塊土地」的想法。

▼ 排華法案的海報。(圖/翻攝自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