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核潛艦恐被監控? 前艦長驚爆秘辛:震動西方各國

美國海狼級核動力攻擊潛艦「康乃狄克」號(USS Connecticut,SSN 22)。(美國海軍)

美國海軍於2021年7月全員出動3艘海狼級(Seawolf-class)核潛艦潛入太平洋。而到了同年10月7日,美國海軍宣佈海狼級核潛艦「康乃狄克」號(USS Connecticut,SSN 22)於當年10月2日在南海下潛時撞及物體,導致11名人員受傷,但沒有生命危險,艦上的核推進動力裝置沒有受到影響。至於「康乃狄克」號核動力攻擊潛艦究竟撞到什麼?則是衆說紛紜。

前艦長呂禮詩7日在《世界一把抓》引用我國防部公佈資料,2021年10月2日、4日,在臺灣西南防空識別區突然出現2架運8反潛機,10月3日也有一架,這非常不尋常,到底發生什麼事情?

呂禮詩指出,航空母艦的艦載機彈射起飛後,可以巡航範圍大約在200浬左右,但核動力潛艦可以進到更遠的海域。而東沙島是廣州基地進入南海非常重要的門戶,美國核動力潛艦也會在那個位置,而共軍爲何能夠剛好發現水下有潛艦?其實就是「水下長城」!

呂禮詩找到2020年8月大陸《自動化學報》有一篇關於海洋環境監測的論文,4位作者領域包括產官學全部到齊。他順帶提到,這些論文如果找老外來看,還真看不懂在講什麼,但臺灣和大陸使用相同語言,文化相近,臺灣應該成爲研究共軍學術論文重心。只是時機過後,很多論文臺灣已經看不到了。

前新江艦艦長呂禮詩。(資料照片)

呂禮詩分析,這篇論文提到在海洋上建立資訊網路,是對海洋整體監控體系,包括各型衛星,最厲害的是同步軌道衛星,大陸發射運載火箭可以有9顆衛星在不同軌道,是監測系統的重要橋樑。大陸在西沙羣島的浪花礁上還設置有「島礁信息系統」,另外連接超過400公里的海底電纜傳遞訊息。

呂禮詩披露,大陸水下監控系統分成3種,包括水下對接系統、潛標、聲學接收陣列電纜。水下對接系統就像是魚雷,有對接裝置,透過海纜傳輸到地面接收站。潛標可以測量溫度、鹽度、海流流速。

最後關於深海海纜鋪設,呂禮詩強調,2018年5月大陸展出一張照片,震動西方各國,也就是光纖水聽器,可以側聽潛艦,順着海纜傳回陸地。大陸2004年即已開始調研水聽器,2019年湖南大學碩士論文在研究光纖水聽器已經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