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保險也可抵扣個稅,“稅優系”產品扎堆上新

極目新聞記者 徐蔚

2023年度個稅彙算將於6月底截止,近期,多家保險公司上新“稅優系”保險產品(含稅延型保險產品),包括稅優醫療險、稅優長護險、專屬商業養老保險等。消費者購買這類保險產品,可以抵扣個人所得稅。

業內人士認爲,在消費者、保險公司和監管部門的多方合力之下,“稅優系”保險產品市場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對促進險企業務發展,完善我國醫療養老保障體系以及對消費者個人享受稅優政策,都大有裨益。

多家公司推出“稅優系”產品

5月份以來,多家保險公司連續推出“稅優系”保險產品。例如,太平人壽發佈2024稅優商業健康保險——太平惠鑫保護理保險;平安人壽宣佈推出其首批稅優健康險產品——“e萬家”稅優醫療險和“智盈倍護”稅優護理險。同時,保險中介平臺也“上新”多款稅優健康險,如中荷歲歲享護理險、陽光壽C養老年金險、中英福臨門養老保險等。

“智盈倍護”和“惠鑫保”均支持0週歲至70週歲投保,前者保障終身,後者保障至被保人年滿100週歲後的首個保單週年日0時。保險責任方面,兩款產品均有一次性護理保險金或身故保險金,這也是市場上多數產品的標配。值得一提的是,“惠鑫保”還包含限定次數的長期護理保險金。

據瞭解,我國針對稅優健康險、稅優養老險的政策,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已經逐漸從試點走向成熟。

2015年,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原保監會印發《關於實施商業健康保險個人所得稅政策試點的通知》,從此拉開了稅優健康險的序幕。2016年1月1日,該險種開始試點;同年3月4日,人保健康簽出國內稅優健康險第一單。2017年7月1日,試點政策在全國推廣實施。

2023年7月,國家政策持續加碼。金融監管總局發佈的《關於適用商業健康保險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產品有關事項的通知》,將稅優健康險產品範圍由單一的醫療保險擴展到醫療保險、長期護理保險和疾病保險三種。同時,還突破了被保險人必須是本人才可以享受個稅優惠的限制。投保人對本人還有父母、配偶、子女投保的商業健康險也能享受相應的稅收政策優惠。

今年5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佈《關於銀行業保險業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導意見》,其中也提到,豐富稅優健康保險產品供給,讓相關政策惠及更多人民羣衆。

資深保險經紀人孫雅傑稱,稅優健康險是一種具有全面保障和稅收優惠特點的健康保險產品,未來“稅優系”保險產品可能會向長護險、疾病險和醫療險方向發展,增強人民羣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消費者如何進行抵稅

當前,2023年度個人所得稅彙算已經接近尾聲,消費者普遍關心如何抵稅。

孫雅傑接受極目新聞記者採訪時介紹,從“稅優系”保險產品的節稅效果來看,消費者投保稅優健康險之後,所繳納的保險費可以在當年(月)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予以稅前扣除,每年最多可抵稅額2400元。同時,在個人養老金制度方面,個人向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的繳費,按照12000元/年的限額標準,在綜合所得或經營所得中據實扣除。

以某款互聯網稅優護理險爲例,假設一位月收入2萬元的40歲男性投保,每年交2400元,交10年保終身。月收入2萬元對應的個人所得稅稅率是20%,可以享受每年480元的個人所得稅減免(2400元*20%=480元)。這意味着投保人實際上每年交的保費爲1920元。

在“稅優系”保險產品擴容、常態化運行的同時,適用於個稅申報的流程也越來越簡便。個稅申報的操作非常便捷,全程電子化。例如,消費者購買稅優健康險後,在電子保單中會顯示稅優識別碼,在個人所得稅App申報界面中的“其他扣除項目”中選擇“商業健康險”,將稅優識別碼複製粘貼後根據提示操作即可完成申報;個人養老金的稅優申報則更簡單,在個人所得稅App進入“個人養老金扣除管理”,點擊“一站式申報”即可自動查詢驗證憑證,確認憑證信息後,即可完成個人養老金信息的扣除提交。

抵稅時消費者應當注意的是,本年度投保的稅優健康險,可在次年申報時用於抵稅。這意味着,如果今年購買的稅優健康險,要等到明年才能抵稅。此外,要辨別一款商業健康保險產品是否可以享受個人所得稅政策,主要看保單憑證上是否註明稅優識別碼。

(來源:極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