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財經:海上追星人,滿載收穫順利返航
今天這篇日記,是《遠望6號日記》的終結篇了。回首海上這一個月,歷歷在目。
5月22日晚,麻辣姐踏着夜色登上遠望6號船。
6月21日下午,遠望6號船順利靠港。
一個月很短,但麻辣姐在船上的收穫卻很多。特別是這一羣海上“追星人”,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船艙內拍攝海上飛魚。資料圖片
航天測控對精度要求極高,測到的數據一旦達不到精度要求,就相當於做了無用功,測了也是白測。
海上測控與陸地上最大的不同在於,船體一直處於運動之中。要想測準天上的航天器,首先得知道船舶本身的位置姿態數據,這就要靠慣導來完成了。慣導,全稱慣性導航設備,是測量船舶位置和姿態的核心設備,陀螺是其核心部件。
進入裝慣導的空間,沒有樓梯。測控系統工程師程龍腳踩一旁牆上突出的鋼架,手抓門沿鐵皮,借力一蹬,人就鑽了進去。
麻辣姐也鑽進這個不大的空間。拆掉頂上的蓋子,一個黑色的大陀螺儀露了出來。程龍介紹,對於火箭、飛機、潛艇等需要測量姿態的運動載體,陀螺是不可或缺的。而對於一艘承擔航天測控任務的測量船來說,對陀螺性能的要求更高。
“陀螺本身具有定軸性和進動性,在其受到外力矩時,可以輸出陀螺效應,就是利用這種效應,可以測出載體的姿態。相比於傳統的機械陀螺,我們現在用的是集成度、穩定性和測量精度都更高的光學陀螺。這個比較難理解,如果感興趣,有幾節網課視頻,我找給你看。”
原來,這些網課是專門提供給船員的。船上技術組人員都有定期學習任務,也會經常進行技術交流。日積月累的“幹中學、學中幹”,讓他們無異於又上了一次大學。
程龍戴着眼鏡,說起話來慢條斯理,解釋起原理來十分耐心,也能把晦澀難懂的東西解釋得相對通俗易懂。結束採訪已經是晚上七點,他又立馬奔赴會議室,開始晚上的學習。
遠望6號船上,經常能見到像程龍這樣氣質斯文的工程師或技術人員。一開始交談,尤其是聊天涉及到他們的專業領域,就立馬會切換到極爲嚴謹、甚至“咬文嚼字”的程度。而正是這種專業精神與一絲不苟的態度,纔是航行於大洋之上的遠望6號船最堅實可靠的支撐。
船上舉辦黨史知識競賽。李曉晴攝
以船爲家、以苦爲樂,因爲“這是我的船”
6月3日,走進衛星通信主控機房,麻辣姐一下就被一個天線模型吸引。那是船上最大的衛通天線的模型,用3D打印機按1:20比例縮小打印而成。
它的創作者,就是麻辣姐上船以來反覆聽到的通信系統技術達人――張昌穹。
兩年前,爲了更好地講清楚天線內部構造,張昌穹開始自學建模和3D打印技術,還自己掏錢買了一個較爲簡易的3D打印機,之後通過打印出一個又一個模型,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與成果。
因爲天線的圖紙偏重實操性,張昌穹還拿出大學時的機械專業知識倒算建模數據,爲了完成一個較爲複雜的天線模型,從設計到產出成品花費了近半年時間。談及是不是靠興趣推動,才讓他抽出這麼多工作以外的休息時間埋頭研究這些,張昌穹淡淡答道:“這玩意兒也挺枯燥的,主要是對大家有點用吧。”
麻辣姐從機房採訪出來,正好看到通信系統無線組組長李春偉。李春偉本來是往機房方向走,卻忽然拐進一旁的會議室,先是關掉會議室的燈,然後關了投影屏,拔掉電源線。
做完這一切,回頭時突然發現麻辣姐,李春偉不好意思地笑了,“他們剛開完會,估計還沒來得及關設備吧。”
走出會議室,看着李春偉的背影,又想起埋頭研究3D打印的張昌穹,突然發現船長楊便佼的那句話意味深長,“我們對每一位船員說,要有‘這是我的船’的意識。”
“以船爲家、以苦爲樂”是上船後經常看到的標語,而在與船員們接觸的點滴過程裡,才明白這八個字絕不是一句標語那麼簡單。
爲了緩解船員們長時間在海上可能產生的焦躁情緒,船上曾經帶過心理醫生隨船。結果在海上漂了幾個月後,那些心理醫生先受不了了,最後還要船員們去安慰心理醫生。
“最浪漫的事就是繞着甲板跑累了,直接一躺,身下枕着洶涌波濤,仰面是滿天繁星。”聊起船上的生活,調度員李建川滿臉笑意。
說到船上生活與岸上的不同,輪機系統技術人員鹿佳捧出四大本電話卡。“這還不是全部,全部加起來少說有上千張。”儘管現在船上通信設備已日趨先進,但這一摞摞的電話卡還是承載了一代代遠望人訴不盡道不完的陸海情。
船上趣味運動會,圖爲“仙人指路”項目。李曉晴攝
船員在甲板上跑步運動。付樂攝
自從5月23日在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碼頭起航,遠望6號船便開始了它在太平洋上的“追星之旅”。
5月26日,受今年第三號颱風“彩雲”影響,航海系統召開重大氣象會商,決定是否在原海域執行任務。
5月29日,在任務海域執行天舟二號海上測控任務。
天舟任務執行完畢之後,爲了規避颱風,6月1日,遠望6號船機動待機。
6月4日,到達神舟十二號任務附近海域,等待任務命令。
6月12日,抵達任務海域。
6月13日,船內進行神舟十二號任務專業組聯調,圖爲USB天線主操作手與二崗技術人員。李曉晴攝
6月14日,輪機系統釋放水下機器人,進行神舟十二號任務前船舶水下設備狀況檢查。李曉晴攝
6月15日,完成神舟十二號任務全區合練。
6月15日,根據T0時刻48小時氣象預測,發現任務點位海況並不十分理想,總體技術組召開緊急氣象會商。
氣象組長張航說:“我們是有底線的,不是氣象不好就跑,我們一換點位,會牽扯整個系統都增加工作量,所以不到極其惡劣的海況,我們都會盡量克服。”
6月15日,神舟十二號任務全區合練,船內指揮大廳里正在緊張準備。倪棟樑攝
6月15日,神舟十二號任務前總體技術組緊急氣象會商。李曉晴攝
6月17日9時22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長征二號F遙十二運載火箭成功將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等待在太平洋預定海域的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遠望6號船單船參試。
船箭分離後兩分鐘左右,遠望6號船成功將北京航天飛控中心傳來的“太陽能帆板展開”指令注入飛船,這是遠望6號船向神舟飛船發出的第一條極其關鍵的指令。
接到指令後的飛船緩緩打開帆板,北京航天飛控中心根據遠望6號船的數據做出判斷:太陽能帆板展開正常!
至此,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開始了奔赴天和核心艙的對接之路。
談及與天舟任務的不同之處,遠望6號船副船長徐正峰介紹:“相比天舟任務,神舟任務圍繞載人要求,我們增加了涉及航天員保障的功能,比如話音通信功能與生理遙測數據轉發功能。除此之外,載人航天人命關天,我們也爲逃逸後的跟蹤測量做了應急預案,如果飛船自主交會對接異常,我們也要盡最大能力提供應急測控支持。”
6月17日上午,正常跟蹤任務結束之後,遠望6號船在原海域等待約六個半小時,直到下午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與天和核心艙自主交會對接完成,形成組合體,遠望6號船才正式退出此次發射任務。
6月17日晚6點,圓滿完成任務的遠望6號船全速返航。
問及飛船返回時是否還需執行測控任務,徐正峰答:“現在不需要了。以前返回階段必須有測量船跟蹤,基本都在大西洋上發令。現在我們的載人航天技術更加可靠,也有了更高性能的測控網,返回任務可以由其他覆蓋站點執行。”
6月17日,神舟十二號任務成功後,記者李曉晴與遠望6號船副船長徐正峰合影。付樂攝
儘管任務結束了,但船員們的一些話讓麻辣姐記憶猶新,就在此和大家分享幾句吧!
1、“幾年前吧,有次出航一百來天,回來後去ATM取錢,出來的紙幣防僞標誌是土豪金的,我就跑去櫃檯問怎麼都是假幣,櫃檯員以不可置信的眼神看着我,說這都是新幣啊,我才知道是出了新版人民幣。”――航海員劉宇飛
2、“以前廚房小的時候,還連着後甲板,我們是要把自己綁在竈臺上炒菜的,不然一個浪打來,要麼往後掉進海里,要麼往前撲進油鍋裡。”――船員安豐強
3、“坐我們的船你就放心吧,可以說我們對安全的追求是接近變態的。”――輪機長鬍存
4、“得知又要緊急出發後,老婆‘啪’就掛了我電話。然後過了一會又給我打過來,問我需要買什麼東西帶着。”――人力資源部主任羅海艇
5、“那要是很久都沒靠港補給蔬菜怎麼辦?”“那吃鹹菜米飯也得做任務啊!”――庫管員王碩
6、“能挑重要的任務說說嗎?”“我們每次任務都重要。”――測控系統分管負責人魏連魁
7、“等你新聞發出來了,記得給我轉個鏈接,我好給我女兒吹牛,讓她知道她爸爸也幹過大事。”――一位船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