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信昌/新冠疫情全球狂燒 經濟問題無從逃避

新加坡武裝部隊(SAF)動員士兵協助包裝520萬片外科口罩。(圖/路透)

盧信昌臺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副教授、臺灣競爭力論壇知識創新組召集人

本波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漢等城市於第一時間即採取封城管制,諸多緊急措施的目的系在幫各國政府爭取時間,好讓生技醫藥的研發與醫護人力總動員,都能在普世人權與文明價值的指引之下,共同做好防疫準備與資源調集的前置工作。

於武漢封城一個多月之後,疫情開始在世界各地擴散延燒。幸而,有新加坡在公衛政策與防疫作爲的優異表現,包括各類手段的搭配應用與處置成果,可以提供標準化的作業模式給其他國家參考。此番新冠肺炎,星國在元月下旬即提供每戶免費口罩三片;藉由分散時間與地點來做領取,來確保持續的新聞性與全民的警覺知情。

除此之外,更啓動犯罪偵防專家與追蹤科技,交叉比對個案例感染時程、前後的時間關聯,以全力找尋潛在的接觸者。至今被確認感染的117例,已經有七成於治癒後出院,零死亡;同時,另外三千二百餘名接觸者,完成14天的隔離觀察,陸續有近九成的高比例。

對比起在2009年發生的H1N1病毒感染,星國在出現第一起感染病例的前一個月,即已啓動全國醫療網橘色警戒;那一次的傳染有18人死亡,推估另有41萬餘人,受到感染。

在新型冠病毒的疫情影響下,星國的貿易與工業部將經濟成長,下修一個百分點;預期最終的落點是0.5%。於上個月中,臺灣主計總處也將2020年經濟成長率,向下調降0.35個百分點,到2.37%。不過國發會於本星期發佈的評估報告,指出若東北亞疫情若未能於三月底以前趨緩,總體經濟損失將隨之擴大;同時,更可能弱化了疫情結束之後,V型大反轉的復甦力道

美國商務部長洛斯一度口誤,無心說出了肺炎疫情,或將有助於美國境內的就業增加;不過美國主要的上市企業,所做的前景發佈或是第一季收益的初步結算,航空運輸、高檔精品與觀光旅館業,都是落在重災區;至於消費電子的品牌大廠和零售業損失,則要看後續的推陳出新與到岸供貨量,才能應對下半年的消費買氣與產品去化能力。

只有化妝品業者LOREAL,迄今因爲網拍業務在中國大陸仍然能熱銷,是目前唯一公佈二月份表現的廠家,而且跨年度的營收比還能有正成長。

絕大多數的美國上市業者,因爲新冠疫情與中國大陸的封城現況,預期營收或權利金收入,都下降一到兩成;同時,修正後的每股獲利預估,減少了百分之四到百分之八。

世界衛生組織(WHO)已經將新冠病毒的疫情風險,上調至非常高的等級;根據新訂的特別條例,行政院增編臺幣600億元的緊急預算做紓困振興,預期特別預算對臺灣的經濟成長貢獻,約在0.23個百分點。國發會主委陳美伶表示,針對後續的疫情衝擊,政府不排除再透過中長期計劃的運用,像是前瞻二期的提前實施,來做賑濟和補強缺口。

准此來看,美國上市企業的預估,以微調的居多;多數仍舊看好下半年。而星國則因爲中美貿易戰以來的景氣壓縮,2019年的經濟成長僅爲百分之零點七;如今的經貿前景不明,情況好似於關稅戰的壓抑。至於臺灣政府做大經濟成長的決心,從國發會主委的談話看,依舊是積極熱切。

即使2020的大選已然結束,即使部分廠商因爲中間財的供應不及,停產、停工的家數,已然增加許多。像是居家電動醫療牀的組裝廠,在中國大陸產製馬達未能如期到貨之下,業者柯明勳即跟旺臺媒體(CTWANT)表示,「我一個月要出貨3、400牀,但現在沒有馬達,牀就動不了。我的工廠已經停擺一個月,庫存幾乎見底。」

▲只要疫情無法快速降溫全球股市即會維持「小漲大跌」的盤跌格局。(圖/記者湯興漢攝)

新冠疫情無從逃避的經濟問題

究其實,國發會的評估報告亦顯示,疫情期間若延長,可能衝擊到全球供應鏈的運作,終而影響到臺灣中長期的經濟表現。因此以下的幾個問題思考,無從逃避;但盼各方都能捐棄成見,一秉謀國的忠誠。

首先,在美國聯準會緊急降息兩碼之後,全球股市接連出現了巨幅震盪。降息的經濟刺激,投資人知道效果很有限;更何況出於川普選情的政治盤算,讓投資人不得不擔心後續疫情的嚴重性。此際,最後一線生機的反彈波,正是逃命好機會。只要中、美衝突的格局不變,只要疫情無法快速降溫,全球股市即會維持「小漲大跌」的盤跌格局。無論對於臺灣的新南向,或是東進出擊的努力,都是明顯的天塹

其次,面對迴流臺商八千億元的投資計劃,更有前瞻二期在未來的遠大目標,臺灣政府與受益廠商仍須捫心自問:面對逐漸喪失動能的全球消費市場,對比起星國社會的誠懇務實與多方交好,繼續交惡之下的兩岸關係,對於中長期的臺灣經濟發展,究竟衝擊有多大?該有如何的交結與穿梭運作,才能幫到臺商另闢新局呢?

再則,眼前各國所遭逢的政局動盪,尚有來自跨國社媒羣體的推波帶動。這陣子以來,網路上先後謠傳東京奧運會停辦;主要的國際領導人,從天主教教宗、韓國總統文在寅、日本首相安倍,甚至是大陸領導人習近平,得到了新冠肺炎的傳聞。雖然被證實爲假新聞,但於民心士氣和政治惡鬥的催化作用,其後果與傷害均難以預料。

經濟學界的理性預期學派,其研究即主張但凡非預期內的衝擊與調整,像是預期外的降息或是主要領導人的突然替換,有帶動市場走勢的立即作用在;但問題的關鍵是,這一類出爾反爾、似是而非的傳聞與政策立場的改變,終將侵蝕到投資人信心與風險判讀。

類似上個世紀的八零年代,西方世界遭逢過的停滯性膨脹;或是日本失落的二十年。繼續任令謠言滿天,繼續任令主要國家的相互拉扯,這一類的意圖與操作,絕非促成全球共好的福音。

熱門點閱》

李沃牆/Fed緊急宣佈降息 全球經濟陷流動性陷阱?

►陳一新/臺灣頻遭挖牆角《臺北法案》可力挽狂瀾?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