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私域電商」亂象頻發 收錢不發貨甚至非法推薦股票

近期大陸私域電商消費亂象頻發引起關注,有些收錢不發貨甚至透過私密羣組進行非法推薦股票等行爲。(圖:shutterstock/達志)

隨着大陸電商管道多樣化,新的線上消費場景—私域,成爲品牌與消費者互動的的新商業機遇,但同時更不乏消費亂象如虛假宣傳、專業資格無人查驗、產品品質無監管、使用者資訊安全無保障等,導致有些消費者可能花了錢缺收不到貨,甚至非法提供證券投資諮詢業務在私域也比較常見。有大陸地方市場監管部門統計,去年以來私域電商消費維權成爲投訴量增長的新領域。

像是花2000多元人民幣在「粉絲羣」訂購了一款高仿迪奧包包之後,北京市民辛女士說,一週過去也沒收到貨,想找賣家諮詢卻發現自己已經被踢出羣聊

據《法治日報》引述專家指出,私域是一個相對封閉的消費場景,導致當前私域電商消費糾紛的取證難度大、調解成功率較低,認爲應加強源頭治理,加大對導流行爲的監管力道,尤其建立對以涉衆型行銷爲目的的私域直播強制監管。

此外,透過私域網路的隱蔽性,非法提供證券投資諮詢業務也成了常見狀態。透過所謂「財經主播」粉絲羣發現,通常會在羣裡提前發佈開播時間和直播間密碼提醒收看。內容多半是財經知識科普、證券市場分析,有的主播藉此引流帶貨,有的主播進行誤導性行銷宣傳,還有的直接推薦股票。

至於爲什麼越來越多的主播要將流量引入私域?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分析,一方面是爲了脫離直播平臺(電商平臺)監管,有一些產品不能在直播間或者短影音進行宣傳,比如金融類、醫療類或者將普通食品當作保健品等。另外爲規避平臺佣金提成,有些主播也可能會傾向於將流量引入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