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首個國家植物園設立 爲萬千物種搭建「諾亞方舟」

北京國家植物園北園櫻桃溝內的水杉林。(澎湃新聞/國家植物園提供)

澎湃新聞21日報導,在北京西北,太行山與華北平原的過渡地帶,中國首個國家植物園設立於此,這個總規畫面積近600公頃的區域,從地圖上看,是一個向東南方向開口的完整小流域,山地、臺地和河漫灘等地貌類型爲植物多樣性提供了良好的生境。流域內溝谷匯成的櫻桃溝則爲國家一級植物水杉提供了遷地保護的理想場所。

中國國家植物園科普館館長、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物種生存委員會(SSC)委員王康自1997年就在植物園內工作,從事了25年的植物科普、資源調查和植物引種馴化工作。首個國家植物園的建設,讓他感覺到植物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和重視。

國家植物園以開展植物資源遷地保護、植物科學研究爲主,兼具科學傳播、園林園藝展示等四大功能的綜合性機構,是國家植物多樣性保護基地,是一個國家經濟、科技、文化、生態、社會可持續發展水準的重要標誌。

澎湃新聞報導,大陸國家林草局動植物司副司長周志華表示,中國地理跨度極大,地貌和氣候多樣,植被類型豐富,是全球植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約有高等植物3.7萬種,還有東喜馬拉雅、中國西南山地、印-緬地區和中亞山地等4個全球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分佈在中國境內。

「植物園確實是珍稀瀕危植物的諾亞方舟,植物園給大家營造一個漂亮的環境,讓更多的人來參觀,纔有機會把保護生物多樣性的知識準確地傳達給每一位受衆。」在王康看來,植物園建設的目的是把植物先保護起來,在保護的過程中同時要考慮利用問題。

報導稱,遷地保護的終極目的是植物迴歸。大陸國家植物園設在北京,整合了中科院植物所和北京市植物園的優勢資源,具備了大陸全國領先的科研實力和植物遷地保護水準。

此外,北京植物園還和青海三江源、吉林長白山、內蒙古額爾古納等自然保護區合作開展珍稀瀕危蘭科植物的保育研究和野外迴歸工作,這是一個動態發展的保育專案,每年都有來自新的地區或新的種類加入。

未來,國家植物園將重點蒐集三北地區鄉土植物、北溫帶代表性植物、全球不同地理分區的代表性植物及珍稀瀕危植物,並收藏五大洲代表性植物標本,共規畫蒐集活植物3萬種以上,覆蓋中國植物種類80%的科、50%的屬,佔世界植物種類的10%;收藏五大洲代表性植物標本500萬份,覆蓋中國100%的科、95%的屬。

大陸國家植物園研究員、中科院植物所所長汪小全說,國家植物園南北兩園現有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5個,已遷地保護植物1.5萬餘種(含種以下單元),建有牡丹、睡蓮、野生蕨類植物等6個國家花卉種質資源庫。擁有亞洲最大的植物標本館,館藏標本280萬份。北京市植物園擁有國際海棠品種登錄權,是海棠新品種最終認定、命名、發佈的唯一管道。這些都爲國家植物園的設立打下了最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