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發展大會:點亮城市與鄉村未來

人民網 彭茜

5月30日至31日,博鰲亞洲論壇全球城市綠色發展與鄉村振興論壇大會(簡稱綠色發展大會)在四川成都舉行。大會以“綠色發展:點亮城市與鄉村的未來”爲主題,海內外與會嘉賓圍繞綠色發展與鄉村振興暢所欲言。

各方認爲,綠色發展是全球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可持續發展的應有之義。要推動城市更新與鄉村振興,實現城鄉均衡、協調與可持續發展,推動落實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

如何更好發揮農村產業優勢、助推鄉村振興?

“綠色發展對亞洲的城市和農村的未來來講是出路。”在綠色發展大會開幕式上,博鰲亞洲論壇理事長潘基文在致辭時表示,農村發展也可以是綠色的、數字化的和可持續的,亞洲農村擁有清澈的山水,而這也是城市夢寐以求的。寶貴的自然財富使農村地區擁有綠色的競爭優勢,在有機和現代農業、食品加工、旅遊、酒店、休閒和體育等領域擁有優勢。

以四川省資陽市安嶽縣爲例,2023年,當地檸檬產業在產量、品牌價值、外貿出口和助農增收上均實現增長,全年檸檬出口額1.28億元。去年一年,安嶽檸檬的自營出口佔到四川自營出口水果的85%。僅今年前幾個月的出口額,便已經超過了其去年全年的出口額。

據安嶽縣檸檬產業發展中心主任田景華介紹,當地已連續幾年出臺相關激勵政策措施,鼓勵民間資本和工商資本介入到檸檬種植板塊。安嶽檸檬現在種植面積中有很大比重是業主種植,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以及集體經濟來發展。

田景華認爲,產業的發展需要政府重視,出臺相關激勵政策併成立對應職能部門,爲產業提供從規劃到發展再到後端的保障服務,同時還需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到產業發展中。此外,從全產業鏈角度來思考,除鮮果銷售外,還需產品加工和周邊衍生產品等來助推產業發展。

“目前,安嶽檸檬仍以鮮果銷售爲主,相關產值在檸檬全產業鏈中佔比超70%,而深加工部分產值佔比不足30%。基於國內日益增長的鮮果茶飲消費需求,安嶽已與相關品牌展開合作,此外還積極對接啤酒企業,預計於今年下半年上市以安嶽檸檬爲原料的啤酒精釀產品。”田景華透露,未來,安嶽檸檬深加工部分產值佔比將提升至40%以上。

在以“鄉村振興的產業佈局”爲主題的圓桌會議上,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敖漢旗委書記王永軍進行了分享。敖漢旗位於內蒙古東南部,這裡被譽爲“世界小米之鄉”,小米種植面積達100萬畝。然而,如今市面上,敖漢小米深加工產品卻很少見。

當談到延伸產業鏈策略時,王永軍表示,全產業鏈發展是目標,但現在也剛剛起步。他認爲,當地小米產業鏈的發展需要一個平臺,“敖漢小米產業園區已入駐企業190餘家,但大部分以原料加工爲主,希望未來有供銷鏈比較健全的企業助力,把敖漢小米深加工產品銷售到更廣闊的市場。”

“地理標誌一邊連接百姓餐桌、民生消費,一邊連接山野農田、鄉村振興……”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保護司地理標誌和官方標誌保護處處長王琛一語道出了地理標誌對鄉村振興的助推作用。

“四川是中國的地理標誌大省,地理標誌資源豐富。”據四川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局)副局長高曉宇介紹,截至2023年底,全川傳統手工藝品、白酒茶葉、水果蔬菜、禽蛋畜肉、道地藥材等主要農特產品範圍內,共有地理標誌證明商標、集體商標592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296件,覆蓋全省絕大多數縣(市、區)。

高曉宇的分享中,以國家地理標誌產品——東坡泡菜爲具體案例。這道原產於四川省眉山市的開胃小菜,也許在很多人看來並不起眼。但眉山依託這一地理標誌產品,創造了全國第一個泡菜產業園區、第一個國家級泡菜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第一個泡菜產業技術研究院、第一個泡菜博物館、第一個泡菜行業國際標準、第一個泡菜行業4A級景區”等六個“全國第一”,“一罈泡菜”也實現了220億元年綜合產值。這正是四川以地理標誌推動產業發展的生動註腳。

如何縮小城鄉“數字鴻溝”?

從概念到落地,近年來,智慧城市已成爲城市發展的一大趨勢。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能正在電子政務、在線醫療、智能交通控制和其他公共產品和服務中廣泛應用。智慧城市的突飛猛進,是否會進一步加劇城鄉之間的“數字鴻溝”?從實際出發,鄉村的數字化應優先着力於哪些領域?

“智慧城市是一種手段,也是一種目標。”湖北經濟學院低碳經濟學院副院長、國際能源轉型學會副秘書長王珂英談到,智慧城市在減少碳排放方面發揮了非常的效能,比如綠色建築、綠色交通、可持續能源發展等。同時,在城市公共管理上,智慧城市建設也起到了資源可持續利用和能效提高的作用。“智慧城市和低碳城市建設是相輔相成的,二者協同推進將更好地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

隨着智慧城市的建設,城鄉的“數字鴻溝”越來越大。在氣候變化風險方面,農村抗風險能力較弱,此外,農村的生態環境保護仍然不夠,生態價值尚未完全體現。爲此,王珂英提出,在農村數字化轉型和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可以發揮數字經濟在防災抗災和生態保護等方面的潛力,縮小城鄉“數字鴻溝”,讓城市和農村共享數字經濟帶來的繁榮。

在縮小城鄉的“數字鴻溝”方面,農村區域應該如何進行投資?

德勤中國社會影響力主管合夥人王拓軒表示,在提高農村的數字化水平方面,三類投資非常重要,“第一,鄉村網絡基礎設施的建設,農村的網絡不穩定,所以可以投資光纖網絡、移動寬帶網絡、衛星互聯網建設等。第二,鄉村信息服務的基礎設施建設,包括農村的大數據中心、雲計算平臺、物聯網建設等,提供數據存儲和分析。第三,智慧農業的建設,包括農業物聯網、農業大數據、農業技術應用等。通過這些方面的投資,能夠進一步讓農村也持續享受到技術時代帶來的便利。”

對於欠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快速發展的需求尤爲迫切,如何平衡發展與綠色的關係?王珂英說,首先需要保證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用能權,其次需要進行能源結構轉型和能源清潔利用,例如我國和全球各地都在發展太陽能、風能、水電、核能、氫能之類的清潔能源。另一方面,國家和地區還應保證在能源使用方面降低碳排放、減輕環境污染,“這是實現環境和經濟發展雙贏的重要舉措。”

“此次大會不僅關注當前的城鄉發展現狀與問題,更着眼未來的綠色可持續發展。”作爲大會組委會主任、WIPO GREEN中國大使,鄒凌感觸頗深。

“當前,綠色發展不僅是一場環境革命,更是一場經濟社會的全面轉型。”鄒凌期待,綠色發展大會的舉行,能夠讓全球對城市綠色發展與鄉村振興有更全面的認識。在未來,如何汲取工業化大國的經驗與教訓,實現低碳、普惠、可持續發展的模式與“零碳未來”相關的技術創新,將成爲未來城鄉發展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