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各大城市未來發展分析
作者:盧克文
來源:盧克文工作室(ID:lukewen1982)
中國當前各地城市,承擔着各自不同的歷史使命。
像新疆地區,它的第一訴求是保障通向歐亞大陸的陸路安全,保證當地的和平穩定,使大中華區能暢連西亞歐洲,所以面對極爲複雜的政治環境,新疆一把手兼任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書記,也任中央政治局委員,政治地位非常高。
正是因爲新疆的安全權重大過於經濟權重,在早些年較爲緊張的時候,烏魯木齊走到哪都要查身份證,疫情管控期間比其它城市要嚴格得多,網速也較慢。
受制於生活中的種種不方便,就算現在管制寬鬆一些了,人口數量也一直上不去,到2023年還是隻有408萬人口,地鐵也只有三條,預計到2030年,地鐵總里程才340公里。
如果烏魯木齊一直處於平和狀態,現在估計已經有六七百萬人口,2023年的GDP也不會只有僅僅4268億,而應該到達6000億左右,但因爲處在特殊的歷史階段,烏魯木齊暫時放緩了經濟權重,專注安全權重。
也不是說烏魯木齊的經濟不重要,當然也是重要的,只是要先度過當前這個階段,經濟權重纔會被提升起來。
以前的南寧和福州也是這麼個情況,廣西處在兩山輪戰的前線,福建處在對臺作戰的前線,就不能放心投資南寧和福州,怕那麼大的心血一朝被毀,現在兩地相對過去要和平許多,南寧和福州才緩緩發展起來。
這就是我開篇說的,中國當前各地城市,承擔着各自不同的歷史使命。
一定要注意“當前”這兩個字,因爲事物總是在不斷變化,比如以前中國經濟最強的是東北,現在東北反而是最弱的地區之一,但未來說不定哪天又突然變強。
這世上有許多不可雕的思想朽木,他們看事物總是靜態的,不會看到事物的起伏,摸不清自己在時代大潮的座標,所以總是被命運反覆玩弄。
舉烏魯木齊這個案例,是爲了方便大家理解後面的內容,現在我們要使一個定身術,將時間鎖定在2024年,看看在當前情況下,中國各大城市是怎麼分類的。
大致有四類。
第一類是專門負責發展自然經濟,這些城市處在全國地理最具優勢區域,依靠通江達海,賺錢賺到手抽筋,比如上海、深圳、廣州、蘇州、杭州、寧波。
這些城市最大的特點是擁有大量高水平私企,私企產業先進,集中在高科技、互聯網、金融、房地產行業,也能提供大量高薪崗位,民間本地人都極富裕,完全達到了世界發達國家水平。
第二類是國家重點投資城市,這些城市負責平衡中國南北權重,爲國家在危機時刻提供風險保障,自身能產生一定的經濟勢能,但能力並不太強,主要靠吸取大量政治經濟支援獲得發展動力,比如北京、成都、天津、西安、瀋陽、武漢、重慶、鄭州、齊齊哈爾。
這些城市能提供高薪的私企不多,有大量的國企和事業單位,能做大國重器,但除了北京外,民間普遍不怎麼富裕,收入水平一般。
第三類是潛力型城市,這些城市在等待上海、深圳、廣州、蘇州、杭州的產業轉移,或者國際地緣發生有益劇變,有一定發展空間和地理優勢,但上限不是特別大,比如長沙、合肥、贛州、南通、徐州、襄陽、洛陽、上饒。
潛力型城市跟重點投資型城市有重疊,武漢、鄭州、重慶、成都、長沙就重疊了,這些城市依賴部分產業絕活,餓是餓不死的,民衆能吃飽但吃得不是太好,像齊齊哈爾特別依賴一重和飛鶴乳業,長沙特別依賴藍思科技和三一重工,襄陽特別依賴東風汽車,上饒特別依賴晶科能源,發展得都還行但也不能說很好。
這些城市私營工業能提供的就業崗位不多,因此這類裡的大城市,服務業和旅遊業普遍發達,給大衆多提供底層活路,尤其是武漢、成都、長沙、鄭州、重慶五地,年輕人跑過來後,但凡沒有個好學歷的,spa沐足KTV、夜店餐飲劇本殺,那就在前面活色生香地等着你。
第四類是戰略地緣型城市,提供能源、拱衛經濟重心、保障國家大局,等待地緣格局的改變,也就是烏魯木齊、拉薩、南寧、昆明。
南寧五象新區建得極好,而南寧2023年GDP才5469億,跟他們的基建嚴重不匹配,我看南寧就是在等待做中南半島的島都。
其它城市沒啥存在感,比如周口、達州、邵陽、商洛這些,就不放在這聊。
我這麼一分析,可能有朋友覺得,中國能提供高質量就業的城市是不是太少了。
哥哥呀,你是沒像我這樣全世界到處走訪,其實哪怕是韓國日本法國英國,他們那普通城市,能提供的高質量就業也少,全世界高質就業崗位一直是稀缺的,全球普通民衆,管你在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 ,普遍只能選擇沒啥前途的服務業,金融互聯網高科技製造業的工作,在任何一個國家都得搶。
世界上好多發展中國家,辛辛苦苦十幾年培養出一個本科生,壓根沒合適的崗位給他們,最後這些人好多都去搶保姆工作,給人帶孩子做家務,大部分都是600美元一個月。
中國到現在不對國外開放保姆市場,就是這個原因,只要一開放,好多菲律賓、印尼、泰國本科畢業會一口流利英語的保姆,只要五六千人民幣包吃住任勞任怨給你幹,還能睡在廚房吃飯不同桌,那中國原先的保姆市場將會受到傾銷打擊,大量讀書不多的勞動婦女就要失業了。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每個國家有每個國家的痛苦,世上從來沒有世外桃源,到哪都是被經濟鏈折磨的世人。
瞭解完每座城市的分類後,每個人可以根據自己所處的現狀,決定選擇哪座城市生存。
比如我把公司搬遷到成都,那是因爲我考慮到自己人生路走完一半,身體越來越虛,不想在北上廣深忍受高房價高生活成本的苦楚,不能再接受高強度的競爭,也經不起人生太大的波折刺激,所以選擇“守成之地、偏霸之資”的成都。
選擇哪座城市生活,一定要慎重慎重再慎重,這會關係到你整個人生的謀篇佈局,很容易給自己的人生封頂。
那中國的城市未來會怎麼發展?選擇哪座城市更合適?
現在我們收回2024年的定身術,探着身子向前看,大致能摸索出每個城市未來的基本狀況。
城市將來會怎樣發展,只要看一看這座城市現在和未來的數據就知道了。
先說第一梯隊的城市,我們習慣上講北上廣深四大城市,其實這四大里面,上海和北京還是要略強一些,這兩座城市從1980年到現在,就一直穩居全國第一第二,從來沒有變過,上海佔據着全世界最好的地理位置,中國通江達海的黃金匯合點,遲早是世界第一富有的城市。
而北京是全國政治中心,全國大央企、大國企、頂級學府、頂級醫院、部隊、媒體、文娛等強制彙集到北京,使北京吸收着全中國最優質的資源,地位也不可能撼動。
第三第四名,在1980和1990年代,還分別被天津和重慶佔據,直到2000年代,廣深坐穩前四,深圳又在後期靠着高科技含量反超廣州。
深圳本質上是北京放在廣東的一塊飛地,是北京權力和資本在空間上的延伸,所以深圳永遠是北京的小弟,不可能超越北京。
而廣州屬於珠江出海口,不可能鬥過上海所在的長江出海口,加上廣州這幾年發展速度逐漸放緩,有掉落第四城的風險,所以在很長時間內,深廣動搖不了上北。
廣州增速放慢的主要原因,是新能源汽車發展沒跟上,在燃油車遭重挫後,廣州汽車行業沒有誕生深圳比亞迪這種巨鱷,未來沒有新的巨型增長點,所以有些吃力。
不過珠三角這一塊,從佛山到廣州到東莞到深圳,幾座發達城市連成一片,會是未來中國最富裕的地區,總體實力還是很強。
中國第五大城市統計表上是重慶,但重慶勝之不武,差不多是以半個省的總量跟很多城市對打,而且重慶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在2023年全國第83名,連襄陽和石家莊都沒打過,重慶民間整體還是偏困苦,工資低房價低,在全國十強裡,排名第五的重慶實際上是最弱的。
全國十強總量排名,是上海、北京、深圳、廣州、重慶、蘇州、成都、杭州、武漢、南京,實際你到每座城市走訪一下,看看普通人的收入和各地工業園的情況,就知道十強真正的排名,應該是上海、北京、深圳、廣州、蘇州、杭州、南京、武漢、成都、重慶,後三名只是體量大,人均收入比前七名要差一大截,民間都不太富裕,好工作不多,老百姓日子比較緊。
我第一次到成都和重慶坐飛機時,就明顯感覺到這種差距,在成都和重慶的機場,會有部分普通民衆的衣着箱包,跟杭州廣州差距甚大,心中就猜想這是民間不太富裕所致。
中國真正富裕的城市,還有寧波、廈門、無錫、嘉興、東莞、佛山、湖州、珠海等,這裡面寧波實力最強,是一個不顯山不露水的大高手,2023年寧波只弱於天津,排在全國第12位,2024年上半年,寧波就以8207億勝過天津8191億,全國第十南京也只有8607億,寧波追趕南京的差距,也從全年2000億的差距收窄到1000億以內,今年將有望繼續收窄,寧波很可能會在後面幾年超過南京,衝進全國第十。
寧波就屬於我前文所說的第一種類型,是天生小姐命,吃得一口富貴飯。
我曾經把東莞每個鎮差不多都走遍,時常感嘆東莞全市如火如荼的工業建設,彷彿19世紀的曼徹斯特,但去寧波逛了一圈,還是感覺寧波功力更深厚,工業基礎更強大更先進。
擁有122家上市公司、104個工業單項冠軍的寧波,實際也是中國可支配收入的第八名,遠強於東莞的第16位,寧波實際可能會成爲民間第七富有的城市,僅次於蘇杭兩市。
寧波是第一類裡最值得關注的城市,第二類國家重點投資城市裡,最值得關注的則是成都。
倒不是我住在成都就要誇成都,而是國家給予成都太多太多資源,多得令人震驚。
2023年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年旅客吞吐量4478萬人次,同比增長237%,居全國第五;雙流國際機場年吞吐量3013萬人次,同比增長69%,居全國第12位。
以現在這種吞吐量,成都天府機場還在建T3、T4航站樓,預計2025年啓動前期工程,將使天府機場的吞吐量,從4500萬人次,提升到9000萬人次。
整個四川省也才8400萬人,而一個天府機場就能達到9000萬人次的吞吐量。
成都新機場一建成,年吞吐量則將達1.2億人次,可以直接挑戰2023年吞吐量1.05億人次,全球最繁忙的亞特蘭大機場。
不過到時上海也趕上來了。
上海機場2023年旅客吞吐量是9675萬人次,但上海將在南通建第三個新機場,預計將達4000-8000萬吞吐量,上海到時年吞吐量將達1.3-1.7億人次。
不愧是全球最富有城市備選,成都就不跟你玩了。
深圳本來也可以建一個超大的機場,但因爲要讓利於香港,使深圳的國際航班少得可憐,只有香港的四分之一不到,逼得深圳人常常被迫從蛇口碼頭坐船,趕去香港坐飛機。
深圳只能一邊在寶安機場先拓建第三跑道,一邊盤算着能不能在龍崗坪地新建一座機場。
成都不僅還在建機場,還在大建高鐵和地鐵。
總投資88.5億、建築總面積達61.2萬平方米的天府高鐵新站,將於2025年竣工。
天府站相當於三個成都東站,跟廣州南站差不多大,屬於全國超級工程。
而在《成都地鐵遠景規劃2030》中,提出2025年成都地鐵將達850公里、到2029年超過900公里。
在全國地鐵基本虧損運營,爲了積極化債,多個省市已經暫停地鐵建設的情況下,成都2023年已取消了19條線路,但我看最新的信息,成都依然要力爭2025年,城市軌道交通在建及運營里程達到850公里。
拿武漢做個對比,武漢2022年原計劃到2030年時,地鐵總里程850公里,2023年中央叫停地鐵建設後,2024年武漢現有地鐵線路486公里,到明年總量明顯弱於成都。
全國地鐵都是各地虧損大戶,都是爲方便市民出行,由政府補貼才能維持。
2022年,天津、西安、長沙、廈門、長春的地鐵補貼超過30億,蘇州、南京、重慶、鄭州達到50億,杭州近100億,北京262億。
以成都現在的經濟實力,其交通投入明顯不太符合當前現狀,那隻能說明,國家已經打算好將成都作爲一座特殊城市來重點投資。
這種特殊性,是國家級重點投資型城市纔有,砸重金也要把成都建設成西部第一城。
和平時成都可以輻射整個西南和中南半島,戰爭時成都可以成爲最後的大後方,哪怕最發達的東部沿海全部毀於戰火,成都依然有一套工業班子可以對抗風險。
武漢也屬於成都這種投資型兼潛力型城市,武漢機場2023年吞吐量是2586萬人次,預計2030年一個天河機場吞吐量就能達到6800萬人次。
武漢航空數據看起來比成都低不少,也沒大建新機場,只增加天河第三跑道。
那是因爲武漢和鄭州是國家地理位置南北正中心,從這坐高鐵去哪裡都方便,全國物流中心只能選擇建在鄭州和武漢,但武漢靠近的人口更多,還有長江水運,因此在物流上是真正的全國第一方便,所以纔有了全國第一大貨運機場,選擇武漢旁邊的鄂州。
成都靠航空,武漢靠高鐵,這是大家天命所歸。
2023年成都GDP排全國第七,武漢排全國第九,成都弱於蘇州,武漢弱於杭州,兩座中西部城市有沒有機會超過長三角城市?
2024年上半年,武漢GDP 9975億,離杭州的10137億非常非常接近,武漢5.3%增長率微高於杭州的4.8%,武漢總量超越杭州近在咫尺。
2024年上半年,成都GDP 11152億,離蘇州的12059億距離也不大,成都4.8%增長率還弱於蘇州的6.2%,短期內困難大於武漢。
武漢總量超杭州大概就這兩年的事,成都總量超蘇州比較困難,可能要3-5年。
發展質量上,其實還是蘇州和杭州強許多,蘇州的增長點是自然流,比如外貿優勢和730億的低空經濟;成都的增長點是投資流,成都有40個重大項目,總投資968億元,2024年計劃投資125億元。
2023年,蘇州人均收入是74076元,杭州是73797元,分別排全國第五第六,武漢人均收入是57105元,排全國第24,成都是50825元,排全國第36,民間財富差距還非常大。
中國還有一個被嚴重低估的城市無錫,其經濟總量超過長沙鄭州,預計未來還有可能戰勝青島,就只比天津寧波南京弱一些。
做個總結吧。
中國經濟最強的城市,還是上海、北京、深圳、廣州、蘇州、杭州、南京、寧波、成都、武漢等。
中國目前最有潛力的城市,估計是寧波、無錫、合肥、贛州等。
如果你個人能力特別強,學歷高又聰明,對賺錢充滿慾望,還是去北上深杭,這四座城市能滿足你,有突然發大財的機會。
如果你覺得天賦普通,或者就不太喜歡搏命,對賺錢沒啥太大欲望,就是喜歡享受生活,還是去成武蘇杭長,這五座城市有增長空間生活還好,但因爲是投資型驅動、或者穩定工業爲主,過過中產日子最合適。
如果你有一門好技能,那建議寧莞佛蘇無常湖臺,這些城市缺重要技術崗,生活成本不高,城市建設好,適合農村出身踏實本分的理工男。
我本來打算照着世界城市發展史,寫一篇中國城市未來發展指南的,不知道這篇爲啥寫着寫着寫歪了,一定是近期心思都在打《黑神話:悟空》上了,算了,大家將就着看吧,我面壁思過去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