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擴大內需戰略 專家開藥方:3政策提升擴大消費
陸經濟專家: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應更多用於擴大消費。(新華社)
據澎湃新聞報導,12月21日,第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楊偉民在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2024年會上表示,明年穩增長的壓力仍然主要在居民消費。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更加註重惠民生、促消費、增後勁。所以要降低增量財政用於投資的比重,提高用於支持消費的比重。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當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加深,中國經濟運行仍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主要是國內需求不足,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羣衆就業增收面臨壓力,風險隱患仍然較多。
楊偉民認爲,從投資看,當前,有必要擴大投資,但若要繼續提高其在總需求的比例,也就是投資增長快於總需求增長,是有難度的,要看投資需求是否還有大的物理性空間。今年的總投資,房地產投資仍然是拖累,這取決於房地產銷售,對住房的消費起不來,房地產企業就不會投資。未來,房地產投資仍有空間,但主要是結構性的,很難恢復到過去10%—20%的高速度。
楊偉民表示,中國基礎設施網路已經基本形成,投資空間已經收窄,一些領域確實需要加強,但多是公益性強、回報率低,需更大規模債務支撐的領域。近年來個別年份製造業投資增長較快,是同出口關聯較強,出口好,製造業投資就好。所以,中國投資雖然有很大空間,但不會像08年、98年那樣立竿見影地拉動增長。總之,總體看、長期看,內需不足,不能認定爲是投資不足。
從消費看,最終消費包括居民消費和政府消費,其中,政府消費一般佔最終消費的30%左右。楊偉民指出,2010年以來,政府消費率(政府消費佔GDP的比例)總體攀升,而且政府消費主要用於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政府消費的增長快,既是加強公共服務的結果,也是因爲公共管理人員增加較快。政府消費是量入爲出的,很難說充足還是不足。所以,內需不足也不能說成是政府消費不足。
因此,內需不足主要是居民消費不足。楊偉民表示,居民消費不足,不僅是當前的突出問題,也是近20年來中國發展在需求側的短板。居民消費率,即居民消費佔GDP的比重,由2001年的45.7%,降低到2023年的39%,雖然比2010年最低點的35%有所提高,但比本世紀初的2001年降低6.7個百分點。
楊偉民指出,長期以來,我們在發展中,對擴大供給很重視,對需求特別是對居民消費重視不夠,對需求的生成機理、內生機制、有效政策研究不夠,經濟政策更多的是擴大投資、擴大供給。這次擴大內需的策略要有所改變,從擴大投資轉向擴大消費。
針對擴大居民消費,楊偉民建議,一是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應更多用於擴大消費。明年穩增長的壓力仍然主要在居民消費。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更加註重惠民生、促消費、增後勁。所以,要降低增量財政用於投資的比重,提高用於支持消費的比重。
二是大幅增加對低收入羣體的轉移收入。居民消費不足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低收入羣體規模大、收入低、消費少。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此提出了很多針對性的措施,要加快做好政策實施的準備,並更多向低收入羣體傾斜。同時,要加快落實二十屆三中全會再次重申的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入市、農戶擁有的住房可以出租、入股、合作等改革舉措。中央已經確定且再次重申的改革,不一定還要再搞試點,應抓緊落實。
三是支持消費型產業發展。若實行擴大居民消費的需求政策,產業政策也要與之配合。產業發展的總方針,應該調整爲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培育發展未來產業,支持消費型產業發展。把消費型產業從傳統產業中分開單獨表述,有利於引導市場和各級地方政府重視消費型產業發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擴大服務消費,其中一個關鍵點是服務消費的供給,多數服務消費是供給與消費在同一時間、同一空間下實現的。要支持發展服務消費的供給,放寬市場準入,可以考慮制定一個服務業的負面清單,列出需要監管的領域,負面清單以外的,讓經營主體和個體戶去創造。同時,要支持擴大中高端商品和服務的供給與消費,應適當放開對高端消費的一些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