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港觀盤-陸債市續開放 ETF成最佳投資工具

在今年,彭博巴克萊指數公司預計在明年將中國債券納入全球綜合債券指數,市場投資人認爲此舉未來可望帶動至少2,500億美元資金流入中國債券市場。

因此,金融市場的開放與人民幣國際化相輔相成,越多人持有人民幣,則有越多的投資需求,也健全市場的深度與機制。

中國境內債券市場已經是全球規模第三大的債券市場,總規模約70兆人民幣,僅次於美國與日本。但在早期,因爲匯率管制,境外投資人要投資陸債面臨諸多限制。去年7月香港啓動債券通機制,讓投資人可以在香港透過國際交易慣例,順利參與中國境內債券市場,同時也未有匯出入額度限制,大幅提升投資的便利性,也讓境外機構投資者透過債券通申請入市家數及交易規模均穩定增長。截至2018年第一季,共有288個境外帳戶通過債券通管道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其中,不乏央行、主權基金、銀行、保險公司及共同基金。

若依照申請機構的註冊地統計,主要集中在香港(佔比約65%),其他還包括臺灣、新加坡、美國等近30個國家和地區。由發展的趨勢,可以發現目前對中國債券市場最有興趣投資人仍以亞洲國家爲主,但在未來也將吸引更多歐美投資者進入。

中國人民銀行意外降準推低人民幣債券殖利率,債券價格全面上漲,此舉也是爲了避免貿易戰衝突擴大引發經濟降溫的風險。而人民銀行行長易綱亦表示不會以人民幣貶值應對貿易爭端,並在博鰲亞洲論壇也做出金融市場更加開放的國際化宣示,顯示中國政府對於今年金融市場開放仍勢在必行。

若未來中國債券納入國際指數也將吸引更多資金流入境內債市,有助於多元化投資人結構強化市場深度。

因此持續看好中國債券市場走升行情,特別是今年美元債券市場波動劇烈,人民幣債券可做爲投資人債券市場分散的工具。

另外2018年4月27日,中國正式發佈《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資管新規」,宣告中國資管行業進入統一監管的時代。資管新規的核心目的是爲了防止金融風險。

其中資管新規最受關注的重點之一,就是要打破中國理財產品行之有年的剛性兌付慣例,未來中國資產管理業務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並限制理財產品投資非標準化的債券與非上市股票等,因此未來將有更多資金轉爲投資在中國政府發行的國債與政策性金融債,對中國債券市場有長期的正向影響。

目前投資人蔘與人民幣資產以大陸股票爲主,雖然一般投資人難以直接進行債券市場交易,但也可透過投資臺灣掛牌、臺幣計價的陸債ETF,更快速的參與人民幣升值及中國債券的利息報酬,也能完整反應中國債券納入全球債券指數資金題材,並可直接在證券市場買賣,交易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