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港觀盤-聚焦將公佈的中美主要經濟數據

美國聯準會(Fed)6月議息記錄顯示,大部分官員認爲,若市場質疑聯準會遏制通膨的決心,高通膨或會變得根深蒂固。因此,如果通膨持續高升,有必要採取更緊縮的貨幣政策,7月底會議可能適合升息0.5或0.75個百分點。官員承認,收緊政策可能會在一段時間內減慢經濟增長步伐,但將通膨恢復至2%的目標水準對實現可持續充分就業更爲重要,議息記錄反映聯準會短期態度仍鷹派。

美國國債收益率近期非常波動,經濟衰退風險明顯增加,投資者憧憬未來升息步伐可能放緩,國債收益率一度大幅下跌。然而,最新的議息記錄顯示,聯準會短期內遏制通膨的決心很大,債息低位明顯反彈。另一方面,收益率曲線倒掛,2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高於10年期,債券市場認爲美國衰退風險不低。此外,經濟衰退風險拖累商品價格大幅下跌。WTI原油支援位在200天平均線(92.7美元)。

在衰退的擔憂下,資金流向有明顯變化。其中,經濟週期敏感板塊包括能源、銀行和材料,面對巨大拋售壓力。另一方面,升息步伐預期降溫,觸發資金流入估值溢價較高的新經濟股,包括醫療保健和科技類股。加上資金流入美元,美股第三季至今表現相對強勁。展望未來,美國主要銀行股未來一週將公佈業績,爲美企業第二季度業績揭開序幕。

國際金融協會最新數據顯示,新興市場6月共有40億美元資金外流,雖然金額較5月的51億美元爲少,但已是連續四個月資金流出,持續時間爲七年來最長。按資產分類,股票市場流出105億美元;其中,中國股市有91億美元外資流入,其他新興市場股市流出資金196億美元,規模是2020年3月以來最大。事實上,中國內需市場龐大,可以抵消歐美經濟可能衰退的部分影響,對中資股帶來支援。

英國首相強生被迫辭職,短期政局依然混亂。另一方面,英倫銀行行長貝利警告,全球經濟前景已顯著惡化,其中,央行提高利率,將使家庭和企業更難償還或再融資債務。政治、經濟憂慮夾擊下,英國金融市場及英鎊受壓明顯。香港上市的英國企業,特別是銀行股,短期股價仍有下行壓力。

中國新冠疫情近日有反彈跡象,部分中國東部省份更出現小規模疫情爆發。此外,西安亦推出臨時管控措施,關閉城市七天,以防止新冠疫情再爆發。整體來說,雖然疫情有所反彈,但明顯好於4月份的情況。加上中央和地方政府平衡防疫和穩定經濟,避免採取過於嚴格的管控措施。預計新一輪疫情反彈對中國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應該屬於可控。

市場憧憬聯準會以及其他主要央行升息步伐,未來將放緩,另一方面,美匯指數升至多年新高,給新興貨幣和金融市場帶來壓力。在不同多空因素相互爭持下,港股過去一週走勢震盪。展望未來,市場焦點將集中於未來一週公佈的主要經濟數據,包括中國第二季GDP及美國6月消費物價指數,預料恆指支撐位於21,000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