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多地生育假從30天延長至60天 專家提醒關注女性就業

大陸多地生育假從30天延長至60天職工憂喜參半,專家提醒關注女性就業。(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27日報導,近期大陸多地密集推出延長生育假的政策,有的省市將生育假從30天延長到了60天,也有的省分延長產假60天甚至90天。從各地生育鼓勵政策來看,總體是三種方式,延長產假、生育假、夫妻雙方享受育兒假等;發放生育津貼或補貼金;參保女職工生育三孩的費用納入生育保險待遇支付範圍。

澎湃新聞報導,民衆對此政策憂喜參半,上海某事業單位單身孫女士很擔心這個政策對她換工作的影響。另在上海國企工作育有一孩的章女士認爲,女性生存在企業環境中沒有必要極力與二胎三胎撇清關係,「我們的自信來源於我們的工作經驗和能力,女性爲什麼要通過少生孩子去向社會證明自己可以被信任呢?」

澎湃新聞報導,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表示,生育政策是一個系統工程,從懷孕到學齡前的教育,整個過程當中都應該有政府的支持,這需要大量的財政投入。他指出,鼓勵生育或提高綜合生育率,最重要還是在孩子學前教育前整個階段的配套服務。政策要跟上,從懷孕到生產到產後的休假哺乳期,尤其是小孩的入托和入幼的問題,要有完善的、配套的、無縫銜接的政策。如果不能構建這樣一張網的話,這個效果可能會大打折扣。

復旦大學人口研究所教授任遠表示,近期政策對於減少家庭生育的壓力,對加強生育的服務和支持都是非常積極有益的。但是,生育假的延長可能也會有一些負面的作用,例如生育假的延長會增加企業的成本,也會弱化女性在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力。

「生育保險能夠有效地減少企業因爲女性職工生育的成本。但是企業的考慮可能不僅僅是生育津貼的工薪成本,女性生育和哺乳期帶來的勞務中斷,也構成了企業發展的成本,企業對於各種生育相關的假期是缺乏熱情的。」任遠還提醒,生育假本來是保護家庭和女性的政策,要避免在實施中卻傷害女性發展。

澎湃新聞報導,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王學博表示,延長產假的政策初衷是好的,女性生育孩子爲社會和國家做出了貢獻,應該讓她們得到更好的休息。但如果讓企業承擔生育率提高的全部成本,長期可能會造成意想不到的後果。

「從根本上來說,企業的目標是追求利潤,在優勝劣汰的市場競爭機制下,企業面臨巨大的生存壓力,他們沒有激勵和動力去承擔這些成本」,王學博表示,很多研究發現,勞動力市場上企業對女性勞動力存在歧視,很多企業在招聘時更願意選擇男性勞動力。如果女性在勞動力市場本身就處在弱勢地位,延長產假政策會讓她們在勞動力市場上的處境惡化。

王學博認爲,女性生育孩子是家庭行爲,家庭和國家是直接的受益方,個人和國家都負擔一些是合理的,讓企業儘量負擔得更少一些。

澎湃新聞報導,廣州暨南大學經濟學院、經濟與社會研究院院長馮帥章指出,無需過度擔憂,這個政策總體而言是很好的政策。「女性處境兩難,現在老齡化嚴重、生育率低,需要提高生育率,另一方面,人口馬上進入拐點,面臨着勞動人口不足,女性都退出勞動力市場恐怕也不行。那我們的政策肯定要創造條件,讓女性不必只能二選其一。未來的政策目標,就是要創造這樣的環境,生育假便是其中的一部分。」

「如果是以法律的形式將其確定下來,那麼對於每個企業都將一樣,這樣對於女性就業的負面影響會降低,因爲大家都形成了這樣的習慣和預期,成爲理所當然。」馮帥章認爲,目前政策的假期時長還是較爲適當的。

同時,馮帥章認爲,這樣的政策對不同的對象影響程度會不同。對受教育程度偏低的羣體,就業衝擊相對較大,因此還需要提高人力資本,通過接受更高的教育,擁有更高的技能,降低衝擊,這對於男性是同樣的。人力資本,是不可忽視的因素。

任遠建議,作爲生育配套政策的各種生育假、育兒假、配偶的陪產假等,主要的問題還不是要不要有這些假期,而是要考慮這些政策如何來實施,從而可以對企業的損害最小,對女性的不利影響最小。例如,可以鼓勵一些有條件的崗位實施彈性的就業制度,可以允許嬰幼兒母親有一段時間的線上工作時間,這樣也能保證女性的勞動力市場參與,也有助於企業維持正常業務運行,對企業的影響也會最小。

任遠表示,由於各種生育關聯的配套政策牽涉到不同主體的利益和需求,因此政策的制定實施需要多聽取公衆的意見,會有利於將好事辦好,出臺多方共贏的政策。

馮帥章建議,可以在現階段政策的基礎上,考慮增加男性的生育相關假期,一方面對女性的歧視會減少,另一方面,男性承擔更多的家庭責任和享受更多的親子互動,對於幼兒成長和家庭和諧都有好處,「女性既需要工作又需要照顧家庭,壓力很大,如果男性能夠參與進來,對家庭對社會都有益處。」

馮帥章認爲,假期增多是否會影響經濟增長,要動態地看,要從人力資本角度着手,「這就涉及到國家現在提的高品質發展,轉變增長方式。以人力資本驅動,以提高效率驅動,而不是以時間驅動,家庭幸福,工作效率會更高。」

馮帥章說:「我們的工作需要幸福的家庭作後盾,也需要企業的支持和尊重。但如果只有一家企業這樣做,壓力會比較大,因此需要政府來做這樣的引導。現在政府這樣的政策,正是起到這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