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頂變花園、二手物交換!臺北行政裡獲低碳永續家園銅銀級認證 六都名列前茅

臺北萬華區園裡利用活動中心屋頂推動綠屋頂示範。(圖/臺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提供,下同)

地方中心/綜合報導

地球正面臨嚴峻氣候變遷考驗人爲排碳帶來全球暖化加劇,導致生態環境愈來愈惡劣,身爲地球的一份子,建立低碳永續家園爲生命之母地球療傷人人有責。想立刻行動卻擔心一個人的力量有限?其實低碳環保沒有想像中的遙遠困難,從投入身邊小單位的社區永續發展,就能得到具體成效,讓環境變得宜居。像是臺北市便積極協助基層社區透過綠化環境、二手物回收循環利用等作爲建構低碳城市;相關行政裡近幾年參加環保署低碳永續家園認證評等,獲得高等級評價,截至109年期間,成爲六都獲認證比例第一,讓臺北市逐步朝向落實聯合國第11項永續發展目標「永續城市與社區」。

走在像臺北市這樣滿布高聳水泥建築都市叢林中,不經意在轉角遇見綠意公園時總讓人精神一振,一掃高壓緊繃情緒;或是時近歲末,斷舍離清出許多完好但已不需要的二手物品,不想直接當垃圾丟掉,而是希望這些東西能找到下一個好好疼惜使用的主人。許多人都喜歡的綠意世界、擁有的惜物心情,其實只要付諸行動就能在日常實踐,更是能幫助城市永續發展的低碳作爲。

全臺已有許多縣市區裡嘗試推動上述低碳行動,北市環保局長期協助輔導各里參與環保署低碳永續家園認證評等制度,取得實至名歸認證鼓勵。認證可分別以縣市、區、裡三層級進行,等級分爲銅級與最高銀級共二個等級;據統計目前臺北市456個裡中,共290個裡參與評等,已有8個裡獲得銀級,81個裡取得銅級;而臺北市銅級和銀級裡數佔總裡數比例19.52%、銅銀級裡數佔總參與裡數比例30.69%,則皆爲六都第一。

大安區民炤裡透過認養機制翻轉社區國有閒置空地爲休憩場所

臺北市在今年深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艱鉅狀態下,依然積極進行低碳作爲,例如萬華區雙園裡,長期認養區民活動中心屋頂,推廣綠屋頂建築降溫示範點,爲城市消消火氣內湖區湖裡結合TOYOTA共同認養公園綠地,打造降溫綠色家園;同樣在城市中增添綠意的還有,將轄內閒置國有地翻轉爲綠地公園的大安區民炤裡;用天然泉水打造快樂農園大湖裡;以及改造社區閒置空地的大安區大學裡,讓里民能親近自然、共享綠意休憩空間。

另外,北投區清江裡設置二手物資交換中心,民衆的二手物品得以循環再利用,延長物品生命週期,更少了丟棄的心理負擔,不論是對物品、環境還是人,都達到了低碳永續的目標;內湖區大湖裡則從居民的災害防救與演練設備及知識出發,與臺大氣候天氣災害研究中心合作推動韌性社區發展;中正永昌裡與古亭國中合辦生態綠能觀摩活動,將環境教育理念傳遞給下一代。

▲大湖裡以自然泉水灌沐的快樂農園。

臺北市各社區的努力行動,讓今年有11裡獲取新的認證,包括大安區大學裡於2年內即躍升銀級裡,萬華區雙園裡、北投區大同裡、內湖區大湖裡、秀湖裡、湖興裡、大安區民炤裡、誠安裡、北投區清江裡、中山區埤頭裡及中正區永昌裡,共10個社區取得銅級認證。

日常生活中不妨將這些社區低碳行動視爲一種闖關挑戰,一同投入心力和資源參與,經過審覈獲得評等認證,能得到不只成就感,當愈多社區一起加入,離低碳永續城市的目標愈近,臺北市以首都之姿領頭起跑,未來也將持續營造各社區,帶動更多城市區裡一同響應。

(臺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