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部門發文推動教育新基建:建設教育專網、實現校園無線網全覆蓋

新京報訊(記者 楊菲菲)建設教育專網、升級校園網絡、保障綠色上網……7月21日,記者從教育部官網瞭解到,教育部等六部門印發了《關於推進教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構建高質量教育支撐體系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涵蓋了數字資源新型基礎設施、智慧校園新型基礎設施等六大類20項重點建設方向。

意見明確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結構優化、集約高效、安全可靠的教育新型基礎設施體系,並通過迭代升級、更新完善和持續建設,實現長期、全面的發展。

升級校園網絡,實現校園無線網絡全覆蓋

在促進教育公平方面,信息網絡建設十分重要。意見提出要建設教育專網,按需擴大學校出口帶寬,實現中小學固定寬帶網絡萬兆到縣、千兆到校、百兆到班,以及部省數據中心、高校超算中心等設施的高速互聯。

同時,推動校園局域網升級,保障校內資源與應用的高速訪問。通過5G、千兆無線局域網等方式,實現校園無線網絡全覆蓋。

意見指出,要依託國家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推動數字資源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供給模式,提高供給質量。

其中,在優化資源供給服務方面,要匯聚數字圖書館、數字博物館、數字科技館等社會資源,共享社會各方開發的個性化資源,建立教育大資源服務機制。系統梳理各學科知識脈絡,明確各知識點間的關係,分步構建國家統一的學科知識圖譜。升級資源搜索引擎,通過平臺模式爲師生提供海量的優質資源和精準的資源服務。

完善智慧教學設施,探索新型教學方式

在智慧校園建設方面,意見表示支持有條件的學校利用信息技術升級教學設施、科研設施和公共設施,促進學校物理空間與網絡空間一體化建設。

“提升通用教室多媒體教學裝備水平,支持互動反饋、高清直播錄播等教學方式。”意見提出要完善智慧教學設施,部署學科專用教室、教學實驗室,依託感知交互、仿真實驗等裝備,打造生動直觀形象的新課堂。

同時,建設學校餐飲衛生監測系統,加強食材供應鏈管理和廚房環境管理,探索推進基於物聯網的樓宇智能管理,因需調節建築溫度和照明等,支撐綠色校園建設。

爲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意見提出要不斷普及新技術條件下的混合式、合作式、體驗式、探究式等教學,探索新型教學方式。同時,開發基於大數據的智能診斷、資源推送和學習輔導等應用,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開發基於人工智能的智能助教、智能學伴等教學應用,實現“人機共教、人機共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意見還提出要創新評價應用,推動學生數字檔案在評價中的應用,轉變簡單以考試成績爲唯一標準的學生評價模式。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和學校探索試行規模化在線考試、無紙化考試。

此外,爲保障綠色上網,意見提出,要在教育專網主幹網和校園網互聯網出口建設網絡訪問防火牆,自動識別、過濾不良網站和信息。在中小學生個人學習終端增加青少年保護功能,保護學生視力健康,預防青少年網絡沉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