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永祥專欄-美股復甦在即 臺股具備上漲潛能

首先觀察經濟數據,美國最新公佈6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降至3%,略低於市場預期,意味着距離聯準會的2%通膨目標又更向前一步,並且市場押注7月將是聯準會最後一次升息。

臺灣方面,國發會公佈最新5月景氣對策信號綜合判斷分數爲12分,景氣燈號已經連續7個月呈現低迷的藍燈。其中,景氣領先指標持續下滑,意味着國內景氣仍舊低迷,不過國內的勞動市場有增溫跡象,內需穩定,顯示企業對未來複蘇保持信心。

綜合來看,時序將進入美股超級財報周,以及月底將迎來FOMC會議,預期企業第二季獲利尚未完全復甦,但指數卻已經來到相對高點,加上市場對於月底還會持續加息的預期心理,建議等待美企季報公佈以及貨幣政策底定,再另尋低點進場佈局機會。

美國經歷過去40年來最快最猛的升息,美股可能已走出最黑暗的時刻,藉由強硬的立場穩定了美國的通膨預期,但隨之而來的市場震盪和銀行危機也讓投資人更加保守。但隨着時間過去,通膨逐月走低加上目前利率水準已經高於通膨率,AI科技的創新進步更是讓投資市場有嶄新動力,使得美國經濟得以順利修復且有可能迎來一次完美的軟着陸。

全球在淨零碳排趨勢下,國際品牌商訂立其產品必須達成碳中和、零碳排目標,因此要求其下游供應鏈,必須進行減碳,否則很有可能被移除供應鏈名單,做爲全球電子供應鏈的要角的臺灣,勢必更得加緊腳步進行碳轉型,來維持企業競爭力。

在佈局臺股復甦行情時,「低碳」投資有機會爲投資結果帶來加分效果,在電子景氣將走出谷底時,建議可以尋找具備低碳能力優勢的企業,亦或是選擇低碳主題的ETF,分散個股投資風險,亦能掌握題材趨勢。

總結而言,在聯準會去年起的暴力升息,美國經濟仍保持溫和擴張,確實與預先市場預期不同,這其中關鍵就在於就業穩健成長、超額儲蓄充裕,支撐民衆消費,在美國經濟實現軟着陸後,臺股有機會迎來上漲行情,可以優先佈局擁有低碳的臺股ETF。

展望後市,AI的浪潮以及汽車產業升級轉型,電動車邁進全自駕的時代來臨,電動車智能AI化趨勢帶來的相關軟硬體應用需求,預期AI在車用電子零組件的滲透率會持續拉高,市場將由被動補庫存逐步轉爲主動補庫存進而帶動下半年股市推升。臺股供應鏈更受惠於這兩項市場趨勢,建議優先朝向相關概念股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