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旺標本師操刀 團團回來了

臺北市立動物園大貓熊團團的標本在去年底製作完成,今起在教育中心地下1樓展示。(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劉瑋晴臺北傳真)

臺北市立動物園邁入建園110週年,大貓熊「團團」因罹患原發性腦瘤於2020年逝世,園方爲延續教育意義,藉由大象「林旺」標本師林文龍之手,將團團製作成型態標本,17日起在教育中心地下1樓展出,未來會把標本安置在預計9月開館的瀕危動物故事館。

團團病逝後,園方立即啓動保存計劃,以最自然的樣態製作標本,並於去年底製作完成,動物園表示,園方爲呼應5月17日「國際瀕危物種日Endangered Species Day」,策畫瀕危動物特展,今天將先亮相曾在動物園擔任保育大使的動物,包括大貓熊、穿山甲、射紋陸龜、無尾熊及黑腳企鵝等標本。

園長諶亦聰指出,團團標本做得非常逼真,尤其是舌頭、蛀牙、口水都真實呈現,她打趣說,第一眼看到時還有點害怕。

動物園發言人曹先紹說,因爲是瀕危動物,要做就要做到最好,製作過程有嘗試把團團的精子、活體細胞保留下來。每個瀕危動物都有自己的故事與歷程,園方預計結合故事與型態標本展出,讓大衆可以更瞭解瀕危動物與園方想傳達的意涵。

諶亦聰強調,標本具教育、研究、保育和文化等不同面向價值,未來會把標本移往瀕危動物故事館展出,故事館預計中秋節前後開館,扮演起博物館角色,館內將呈現物種多樣性與自然行爲,讓大衆認識瀕危物種及全球保育行動,翻轉全球物種瀕危趨勢,館內也會增加互動體驗,讓解說更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