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思銘》春暖,不以善意播種,花會開嗎?

陸委會主委邱太三。(中時資料照)

3月12日美、日、印、澳四國領袖舉行拜登上任以來首度亞太國家領袖的視訊會談,一般稱爲「四方會談」。有人認爲四方會談的目的是美國想拉攏盟友對抗中國大陸,形成「印太北約」。然而,本次會談最後主要議題卻都集中在經濟與防疫,很少觸及中國軍事威脅,或是軍事同盟

筆者認爲,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印度」,因爲印度在四國當中是唯一跟中國大陸接壤的國家,「地緣關係」非常直接。去年中印邊境曾經發生小規模衝突,後來雙方努力自我剋制,才未使衝突升高,印度顯然不願再度引發與中國的對立,因爲太接近,傷害最直接。

3月17日舉行美日2+2會談,會後聲明強調臺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並表示如果臺海發生衝突,日美將合作應對。但是緊接着3月18日美韓2+2會談的會後聲明卻對中國大陸隻字未提,只聚焦朝鮮。其中的原因也很簡單,早在2007年開始,大陸就已經超越美國,成爲韓國最大貿易伙伴,現在不但是最大貿易伙伴,也是最大出口市場以及最大進口來源國。對韓國來說,中國大陸是最接近他的大鄰國,這樣深切的經貿依存度,讓韓國不敢忽略。

在拜登政府展開這次亞太外交之旅前,他對臺美關係作了很多鋪陳,包括:美國印太司令部稱臺海六年內「可能發生戰爭」、表態支持臺灣加入世衛組織(WHO)、承諾邀請臺灣參與民主峰會(Summit for Democracy)以及以「國家」(country)稱呼臺灣...等等。

很顯然,美國是想拉攏臺灣與他站在同一陣線對抗中國大陸,但從美國去年底想阻止歐盟跟中國大陸簽訂「中歐投資協定」失敗,到前面談到印度、韓國的反應,我們再回頭想想臺灣的處境

陸委會或政大選研中心歷年民調都顯示,不論國人支持「統一」或「獨立」,最大公約數就是「維持現狀」,既然要維持現狀,兩岸起碼要有對話,但是2016年民進黨政府上臺後,兩岸協商全面中斷,不僅沒有對話,甚至在不斷累積仇恨

鳳梨香蕉事件爲例,臺灣輸出到中國大陸的鳳梨被驗出介殼蟲,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對岸禁止鳳梨進口「不符國際貿易規範,無法接受」;臺灣輸出到日本的香蕉被驗出農藥超標下架,陳吉仲立刻回頭罵業者「拿不合格商品充數,要依法裁處」。

中國大陸與臺灣僅一水之隔,大陸對臺灣之間有着全世界第二大的貿易逆差,一年達1,200億美元,臺灣對大陸的出口,甚至已達出口總額的43.8%,我們姑且不去爭論誰依賴誰,但經貿依存度之深,數字會說話。

臺灣處在當今世界兩大強權中間,不論在地緣關係或經貿依存度上,都不容許我們選邊站,執政者責任,就是不要輕易走向戰爭,這才真正符合臺灣人民利益,也希望民進黨政府停止累積仇恨,釋出善意。

春暖,如果不以善意播種,花怎麼開得出來?

(作者立法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