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能源和薪資 新政府三大課題

(圖/本報系資料照)

新的總統和內閣即將在5月20日上任;在此時刻,不少媒體把前一任內閣所遺留下來、還沒有解決的問題列出來,並期許新閣能夠努力面對這些與臺灣民衆密切相關的問題,找到解決方案。遺留下來有哪些問題需要解決?很多,有大有小,不同的媒體有不同的重點。歸納起來,把重要的挑出來,可以得到3個層面。

第一個層面是兩岸。目前的情況看起來,兩岸都講和平,講交流,但在實際上,兩岸缺乏私下的對話管道,基本上靠媒體來對話,最後往往演變爲「放話」,而不是對話。美國前總統卡特曾經就美中經貿對峙,向川普總統做出一個建議;成立一個非官方的小組,由雙方各派相同數量、熟悉對方民情的學者專家組成,定期舉行非公開集會,討論那段期間雙方的歧異,而後提出可能的解決方案,提報給雙方的政府做爲參考。

川普當時沒有采納卡特前總統的建議,而是繼續進行貿易戰,一直到最後簽訂協議爲止。不知道新政府內心是否希望和平與交流,如果不是希望繼續對峙,不妨考慮成立這樣一個管道。最壞的狀況,就是這個管道提出的建議都被否決;但有這個管道應該比沒有來得好。

能源是第二個層面。停電、漲價、污染均非人民樂見;再生能源佔比離目標很遠、核能快要除役、燃煤發電繼續使用,均非人民之福。企業也是受害者,廠商的出口,勢必面臨海外市場對於碳排的盤查與課稅。碳排包含範疇一「生產的直接排放」,還有範疇二「購買能源如電力等的間接排放」。前者生產事業可以控制,後者則取決於臺電。核能除役、再生能源比例受限,發電的碳排就降不下來,到時候被國外課稅,立刻影響我們的出口競爭力。

最近核一廠已經得到廠內核廢料暫存設施的興建執照;如果其他核電廠也可以得到這樣的許可,政府又願意落實「以核養綠、延長核能年限」的公民投票結果,就可以解套了。

第三個層面是薪資和分配,包含薪資趕不上通貨膨脹、所得分配不均度、財富分配不均度和房屋政策。最近一些數字的發佈,顯示分配問題日趨嚴峻。去年第4季與7年前的第3季相比,房價所得比從9.35上升到9.97;如果把數字更新到今年第1季,相信會更爲驚人。在社會住宅方面,政府原先預計蓋20萬戶,到去年底止規畫的數目爲12萬戶,完工的當然更少。

另外,薪資的增加趕不上通貨膨脹。去年全年受僱員工經常性月薪資4萬5千元,年增率低於通貨膨脹,創下連續3年薪資負成長;實質總薪資則年減1.04%,創近7年首度負成長,也是近11年最大負成長。今年第1季,總薪資情況稍有改善,但經常性月薪仍然呈現負成長。

分配的數字也出現類似狀況。主計處最新家庭所得分配統計顯示,依照家中人數做標準化,簡單的所得除以人數後的每人平均所得,最高1/5組相對於最低五等分組的倍數,從2016年的3.89倍上升到前年的3.93倍,較精緻地以所得除以戶內人數的根號,則由2016年的3.83倍上升到前年的3.95倍。最低1/5家庭的儲蓄爲負,表示所得比消費低。最近公佈的家庭財產淨值數字,與30年前相比,則呈現更驚人的5等分家庭之間的差距。

要解決這些問題,有的需要跨越意識形態的障礙,有的需要分析問題的真正成因,才能找到方法,有的則需要提高執行效率。這3件事都不容易,需要勇氣、智慧和能力。但是「心」最重要:如果有心,就有解決的希望。(作者爲東吳大學講座教授、前行政院政務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