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汪開路30年 留給兩岸的課題

(圖/本報系資料照)

今年4月下旬是辜汪會談30週年紀念,1993年的辜汪會談可說是兩岸和平的開路先鋒,開創兩岸關係的第一個高峰。官方授權的高層面對面協商,簽署了4個協議,得據以開辦公證書驗證,並據以進行海基海協兩會各層級的定期制度化協商。

過去10年來的兩岸關係有兩個高峰;1992—1995辜汪會談簽署4項協議及2008—2015江陳及後續會談簽署23項協議,這兩個高峰都是基於九二共識所達成的。兩岸關係也有兩個低谷,一個是2000—2008兩岸分別有公投制憲及反分裂國家法的緊張低潮,另一個是2016迄今,陸方機艦越過海峽中線及環臺軍演,而這兩個低谷都是執政者反對九二共識所造成的。

也正是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纔有了辜汪會談。辜汪會談的意義,這是1949年兩岸隔離以來首次官方授權的協商,國際媒體記者高度關注並廣爲報導,成了當時國際的重要新聞,也彰顯了兩岸對等的地位。歸納會談的意義可說是:一、擱置爭議,務實協商。二、建立對等尊嚴的協商模式。三、顯示兩岸爲對等的政治實體。四、建立兩岸制度化的協商。五、開創兩岸關係的高峰,邁向談話、和平穩定的里程碑。

2008年5月馬英九執政,派江丙坤先生及我個人到海基會服務,我們建議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恢復協商,很快的在6月就簽署兩個協議:陸客來臺觀光及兩岸直航的初步安排,並決定每年輪流兩次會談,上半年在大陸,下半年在臺灣,並於每次會談商定下次會談的議題。我個人親自參與了9次會談,簽署了19項協議,這些協議對於經濟及社會均有顯著效益,例如ECFA免稅,迄今臺灣出口大陸已節省93億美元的關稅,又如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其功能實即遣返協議,對於兩岸治安均有助益。我很榮幸親身參與了兩岸關係的兩個高峰,第一個是九二共識的擬議決策及辜汪會談的籌辦,第二個高峰是基於九二共識的江陳及後續會談。

可惜的是兩次低谷都是因爲不認九二共識造成的,結果是陸方緊縮了九二的內涵,只剩雙方均堅持一箇中國,而刪掉了雙方認知的不同,爲今之計,只有民共兩黨均回到原汁原味的九二共識才能解套,陸方對於原本共識是默認(許)的,這從馬前總統此次赴陸祭祖行,多次提及民國、中華民國、中華民國憲法,陸方是有相當的默契與諒解,馬英九返臺後,臺灣的輿論稱證實了九二共識的有效性,而國臺辦發言人於4月12日也說馬此行證明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定海神針。

民進黨指責九二共識賣臺,但是實際情況是1992迄今30年,九二共識沒有賣臺,中華民國仍然存在,並進行了7次總統大選,而且民進黨還當選了4次,如果臺灣賣了,如何能進行大選?何況臺灣是民主社會,所有行政首長、民意代表都是民選,軍隊也是國家化的,沒有任何個人或政黨可以「賣臺」。

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不僅是兩岸人民關心的課題,也是國際關注的焦點,我們認爲兩岸應放棄成見建立聯繫管道,避免誤判,相反而行。交流互信是先決條件,而具體的做法是交流建立互信,或互信之下交流。

最關鍵的是「互信」,雙方應釋出善意,點點滴滴逐步累積,言行一致,不能進一步退兩步,有了互信基礎,才能對話協商。兩岸同爲炎黃子孫,臺灣許多人祖先均來自大陸,即便綠營高層也有回鄉祭祖的,願兩岸領導人能多爲後代子孫着想,政治是一時的,後代永續纔是一個政治家負責的態度。(作者爲海峽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協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