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直指臺灣人是制運毒要角 刑事局:毒品非來自臺灣

聯合國毒品犯罪辦公室報告指出,臺灣人在東亞的安毒制運分工裡扮演重要角色。(圖/資料照)

記者柳名耕臺北報導

聯合國毒品犯罪辦公室在11日發佈東亞、東南亞的合成毒品報告,報告中指出,臺灣的跨國販毒集團在東亞、東南亞區域製造、運送安非他命裡扮演重要角色;對此,刑事局表示,雖然有臺灣嫌犯,但是毒品都不是臺灣輸出。

聯合國毒品犯罪辦公室(UN Office on Drogs and Crime)11日在泰國曼谷發佈東亞、東南亞合成毒品分析報告,報告中指出,自2000年開始東亞、東南亞的交易毒品類已經從鴉片類藥物轉爲安非他命。

而臺灣的跨國販毒集團在區域間製造、運送裡的分工扮演重要角色,在2017、18年裡,東南亞、東亞許多國家都曾逮補臺灣的販毒集團成員

針對聯合國毒品犯罪辦公室的報告,警政署刑事局迴應,跨國毒品犯罪集團網絡遍佈多國,非僅點對點部分案件固然有臺籍犯嫌參與,然並非直接代表毒品由臺灣輸出。

除此之外,刑事局強調因爲毒品犯罪集團已經發展爲跨國、集團性的組織,由於語言血統相近,裡面大多包含大陸、臺灣或者東南亞國家的華人,制運販毒的方式皆爲甲地接單、乙地出貨、丙地轉運。

在2017年7月刑事局就曾聯合印尼警方查獲1000公斤安毒,該批毒品是在大陸製造;2018年8月菲律賓警方查獲500公斤安毒,夾帶毒品的起重器則是來自於馬來西亞,而這些毒品案雖然有臺籍嫌犯落網,但不能代表毒品由臺灣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