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黑白集/臺電把颱風當救世主?

風力發電在凱米颱風過境時,一展在夏季難得一見的發電能力,但這只是剛好的幸運。颱風仍是風電的風險,而非禮物。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強臺凱米襲臺期間,綠媒報導,臺電表示在強勁風力加持下,廿四日風電一舉突破二二○萬瓩,發電佔比更衝破七%,不僅優於傳統夏季表現,更相當於核三廠機組發電量。凱米重創南臺灣,臺電卻是好「風光」。問題是,就算風電發電量再高,也無法當成基載電力,難不成臺電要把颱風當成缺電的救世主?

再生能源最大致命傷就是不穩定,過去傍晚至晚上本是用電離峰,現在卻成了夜尖峰,關鍵就是光電一到太陽下山就歸零,導致夜間反轉成電力吃緊時段;至於風電則要面臨夏季沒風發不出電的窘境,夏季發電常態多僅在卅萬至五十萬瓩之間。

在賴政府一意孤行下,核三廠一號機正式解聯,不再供電,加劇缺電隱憂。而夏天風力發電實在太不給力,因此凱米颱風侵臺期間風電發電大躍進,綠媒便迫不及待拿來大內宣,臺電也樂得配合演出,營造風電發電量已可「比肩」核三廠的假象,還稱廿四日尖峰備轉容量率估爲廿一點一九%,顯示「系統供電餘裕充足」,大有一出成天被外界質疑缺電的鳥氣。

但這也不過是颱風來襲的一時助力,拿來跟可以廿四小時穩定發電的核三廠相比不僅不倫不類,更無法改變夏天風電發電量低落的事實,何況颱風還是風機運作的風險,這有啥好拿來說嘴的?被罵也是剛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