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黑白集/科目三「舞統」臺灣?

臺北市寧夏觀光夜市日前貼出舉辦抖音神曲「科目三舞蹈大賽」,遭到部分網友嘲笑謾罵。圖爲臺北市寧夏夜市。聯合報系資料照/記者邱德祥攝影

臺北寧夏夜市舉辦「科目三流行舞競賽」遭到質疑,認爲「科目三」從對岸走紅,此舉等於配合宣傳「舞統臺灣」。更有人警告,抖音與小紅書等平臺根本就是認知戰,就算不查禁,至少要限制青少年使用。

喜不喜歡科目三,是個人的自由。但抨擊寧夏夜市的聲音,並非嫌棄其蹦蹦跳跳比姿勢,而是因此舞來自中國,當然應保持距離,以免遭到「毒化」。

問題是,科目三的舞蹈動作,要如何與促統、武統扯上關係?科目三不過是支暴紅的流行舞,比起前幾年韓國的「江南style」騎馬舞,或對岸的「小蘋果」,本質上沒有差別。何況,禁止抖音與小紅書,仍可在YouTube或其他平臺上找到,那到底在禁什麼?

當「禁聲響起」,不免讓人發思古之幽情,想起政府「作之君,作之親,作之師」的年代,警總忙着查抄各色出版品,流行歌曲得送審通過才能發行。總之,絕不許民衆碰觸到「不良思想」;一如擔心女學生與異性多講幾句話,即可能被誘騙失身懷孕。

前幾年,「小蘋果」走紅臺灣,國內還未出現政治式批判;不過短短几年,科目三就被污名化爲「舞統」。這顯示,臺灣社會表面喜歡吹噓民主成就,實則對自身生活方式與文化實力愈來愈沒信心,只想一頭鑽進沙裡。心理羸弱化的速度這麼快,才更令人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