酈英傑婉拒後 臺美關係的考驗

(圖/本報系資料照)

美中戰略競爭關係是新時代的新常態,拜登政府透過美日元首峰會、四方安全對話美韓元首峰會聯合國際盟友打造的「印太統一戰線」正在成形臺灣處於美中競爭前線,加之兩岸政治主張歧異因素,故長期和美國維持更緊密的戰略合作關係;然而當美國與盟邦發展更緊密的產業公衛合作關係的同時,臺灣如何參與美國戰略佈局,並確保國家利益不因盟邦間的競爭而被犧牲,更是攸關臺灣前途的議題

觀諸美國印太戰略佈局圍繞着價值、產業、公衛防疫區域安全。4月16日美國總統拜登與日本首相菅義偉峰會後的《美日元首聯合聲明》中,兩國在價值議題共同關切「新疆、香港人權問題。」在安全議題領域,美日也對「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願景」共同聲明反對中國片面改變尖閣列島、東海、臺海與南海情勢。5月21日拜登與南韓總統文在寅會晤後的《美韓元首聯合聲明》同樣強調自由民主價值,美韓也共同承諾「維護廣泛、自由與開放的印太區域」並「強調維護臺灣海峽和平穩定的重要性」。

由前述國際動態可發現,美國與盟邦對自由、民主、人權等普世價值的重視以及對印太區域和平穩定的關注,主要是爲因應中國因素。也正因爲國際對於中國的警惕,讓臺灣得以透過普世價值、區域安全以及高科技產業供應鏈與公衛防疫等議題,與國際社羣發展實質且更緊密的關係。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美國與日、韓等印太諸國在價值和區域安全合作議題上涵蓋了臺海穩定與協助臺灣國防安全等細項,確實讓臺灣社會有被當成盟友的感覺;但美國與日、韓在產業與公衛防疫議題上的合作,則可能因爲臺灣與日、韓在疫苗與高科技產業的競爭關係,而使得臺灣國家利益與安全面臨挑戰。

《美日元首聯合聲明》中提及,美、日將在「包括半導體在內的敏感供應鏈上開展合作,促進和保護關鍵技術。」美、日還重申「2021年3月12日『四方安全對話』後成立的四國疫苗專家組將爲印太地區的新冠肺炎疫苗製造、採購和交付持續努力。」

《美韓元首聯合聲明》中則宣示,美、韓將共同投資研發,第五代行動通訊技術、汽車晶片供應和發展美、韓兩國的先進半導體生產。與文在寅同行的三星電子、SK海力士企業高層也隨之宣佈總金額達394億美元的對美半導體及電池產業投資計劃。此外,美、韓在公衛議題上也達成指標性合作,美國承諾提供新冠疫苗給南韓55萬軍人施打,且南韓更獲得授權在地生產美國研發的莫德納疫苗。

相形之下,臺灣近年確實受益於美國對臺軍售以及相關美國國內法案、外交政策上的支持。同時臺灣政府也積極響應美國的期待,早在去年8月便主動宣佈移除臺美貿易障礙,開放萊豬進口;今年初則積極協調業者提供美國市場急需車用晶片,甚至協調半導體業者赴美設廠;但在攸關臺灣下一階段的前瞻技術與產業合作上,美國似乎更多地押寶在日、韓兩國。

更令人感到費解的是,5月26日美國在臺協會處長酈英傑離任記者會上回應媒體提問「臺灣能否獲得美國擬釋出給盟邦的8000萬劑新冠肺炎疫苗配額」時,酈英傑似乎未考慮到,如果全球晶片供給因爲臺灣本土疫情擴大而斷鏈,勢將會對國際產業經濟產生重大沖擊,故僅表示「臺灣確診人數低」,並以美國還在「擬定分配標準」帶過。

對比美日與美韓的實質戰略合作,臺美戰略伙伴關係還有很大深化空間。臺灣是印太自由民主國家的一員,執全球半導體科技的牛耳,也是印太地緣政治的前線,東北亞國家海運命脈的樞紐,更是此波新冠肺炎疫情中的防疫資優生,是除了歐美大國外少數具有自主研發疫苗能力的國家。在臺灣本土疫情「臨嚴峻但尚可及早控制」的當下,先進半導體產業和疫苗合作正是美臺戰略伙伴關係的試金石,臺灣願意爲國際做出貢獻,臺美戰略伙伴關係更值得在政治宣示外落實「更實質的」、「有意義的」交流合作。(作者爲前海基會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