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美大選、臺海南海局勢 考驗中美關係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右)在美國當地時間2023年11月15日,與美國總統拜登舉行會談。(新華社)

2024年美中關係何去何從仍是焦點。國際危機組織1日發表的〈2024值得關注的十大沖突〉文章中,美中關係位列十大沖突的末位,顯而易見,去年底的「拜習會」緩和美中潛在衝突危機。但從共軍南部戰區5日在南海舉行海空演訓動作,似乎也預示,年初的臺灣大選與年底的美國大選,與臺海和南海的緊張局勢,而避免兩大海域直接衝突,無疑是美中當務之急。

美國之音報導,全球政治風險諮詢公司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總裁布雷默(Ian Bremmer)指出,「與中東和烏克蘭衝突不同的是,美中之間的緊張局勢因持久的相互依存關係和強大的防範機制而不會失控。在一個如此不穩定全球環境中,這使得美中關係看起來是良性的。」

布雷默認爲,面對國內經濟嚴峻挑戰,北京的魅力外交攻勢(charm offensive)很可能會在2024年繼續,且因爲經濟困境短期不會緩解,也使得中國在地緣政治上將繼續採取規避風險的策略。

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高級顧問暨中國商務與經濟董事項目主任甘思德(Scott Kennedy)也認爲,「拜習會」向外界傳遞一種訊號,即美中能有效管控分歧,防範機制正在逐步建立,因此出現最嚴重後果的可能性已經降低;一些隱而未見的結構性穩定因素,正防止兩國關係在未來幾年進一步惡化。

不過,美國國務院前亞太首席副助卿董雲裳近日提醒,「2024年對美中關係來說仍是動盪的一年。」1月13日舉行的臺灣總統大選和11月的美國總統大選,將考驗華盛頓和北京的決策者如何在2024年妥善管理2024年的美中關係。

布魯金斯研究所桑頓中國中心及東亞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金沛雅(Patricia Kim)也認爲,臺灣和美國大選在即,(美中)這兩個政治體制都敏銳地意識到今年面臨的挑戰,但雙方重點是風險管理,而非從根本上改善關係。

「這樣做的好處是,華盛頓和北京的低期望值是一致的」。金沛雅直言,美中對彼此分歧和激化變數有着清醒認識。美國總統拜登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都不尋求引發更大規模衝突,雙方都贊同利用軍事和戰略溝通管道來處理兩國摩擦。

但甘思德也表明,要在2024年維持當前緩和的態勢,華盛頓和北京都需要在國內、雙邊和多邊方面採取一系列措施;當務之急是,必須盡一切努力避免臺海和南中國海的緊張局勢升級和直接衝突,其次是,建立新對話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