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委質詢第一次創意叫有梗 第二次變「抄襲」

記者周佩虹/觀察報導

近幾年來在傳播媒體出現了一個字-「梗」,新聞有沒有梗?節目有沒有梗?就連笑話也都說有沒有梗;其實這個梗也就是創意,第一次的創意是「有梗」,但如果第二次、第三次跟着做就變「抄襲」,抄得不好甚至變「低級」。

陸委會主委鬱琦第一次立院備詢,接受立委「震撼教育」。(資料畫面東森新聞提供)

陸委會主委王鬱琦因「馬系背景,第一天到立院的總質詢就被民進黨立委蔡其昌下馬威」,因認不出幾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而成爲新聞焦點;但第二天的委員會備詢,另幾位綠委「如法炮製」,有的拿趙舜照片害王鬱琦誤認,有的答案不在選項裡,請問,這樣算「有梗」嗎?

身爲陸委會主委,認得中共政治局常委照片確實是王鬱琦應該有的「常識」,就像跑國民黨、民進黨的記者,應該要知道「中常委」有哪些?或是縣市議員或立委,應該要知道自己選區裡的里長有誰?王鬱琦認不出半數以上的人,是他失職,這是蔡其昌的創意。

但是,用長得很像的照片來「誤導」或是像「腦筋急轉彎」的考問,說實在的,就連許多在場的媒體都覺得「不好笑」,甚至是「低級」,立委質詢應該本於專業,第一天的「下馬威」夠了,再來就應該針對政策方向質問官員,「十八大」即將召開,我方的背景資料蒐集、未來兩岸關係,這是陸委會主委該說明的,有「常識」更要具備「知識」。

國會殿堂不是《全民最大黨》,不認真執政的內閣團隊已經讓民衆痛苦指數破錶,如果連在野黨都只想要搏新聞版面爭取曝光而一再「炒濫梗」,這不只讓對手「看破手腳」,也絕非人民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