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文/水泥或人才?前瞻建設許臺灣什麼未來?
▲行政院日前宣佈的「前瞻基礎建設計劃」中,高雄爭取到新臺幣1,823億元用來鋪軌建港,成了最大贏家。(Photo by 修傑克曼/Flickr)
文/李偉文
最近政府公佈「前瞻基礎建設計劃」,預計將撒下的龐大經費,吸引全國各縣市首長們的關注,企圖競相搶食這張大餅。然而,此舉也引起衆多民間團體的擔憂,害怕這些急就章的計劃,會不會浪費了國家有限的資源,把經費耗用在水泥,卻沒有花在人才培育上?
其實民間團體的顧慮其來有自,甚至可以說是一次又一次的教訓。一大堆爲消耗預算而編列的計劃,已經讓民衆失去對政府的信心,不管是所謂「8年8百億的治水計劃」,還是全臺到處都有的「蚊子館」,抑或空蕩蕩的科學園區或文創園區。即便從基礎中的基礎、「交通爲建設之母」的交通建設來看,多年來從中央到地方競相的「造橋鋪路」,已將臺灣有限的腹地切割得支離破碎。這些新開通的馬路,僅提供少數用路人節省至多5%或10%的車程時間,而且部分位處偏鄉的新馬路,一年當中大部分是閒置的,只有逢年過節少數幾天纔有車潮往來。其實,這些問題都可以透過管理的方式來處理,而不是用水泥來解決。
政府的資源就像每個老百姓一樣,都是有限的,投資在這裡,勢必就會犧牲了另一種解決問題或發展的可能性。多年來,政治人物總喜歡把錢花在看得見的硬體建設,一方面是選民容易看見,另一方面是快速又安全;但若把錢投資在軟體與人才上,不僅成效很不確定,且這種長期性的投資,容易被攻擊成爲「圖利特定人士或團體」爲培育人才所展現的文化活動,一不小心也會被譏笑是「放煙火」,辦完就沒了,卻沒有想到這些藝文表演或各種教育推廣活動,都是由人執行的,而支持這些活動,就是支持培養我們自己的人才。
因此,要讓政府有勇氣把資源放到對的地方,民衆也必須改變觀念,讓文化部或教育部有更多的經費與預算。不然像現在,臺灣全年度花在各種文化與教育活動的經費,不過是隨便一項重大交通建設的零頭,當臺灣沒有足夠的舞臺讓我們的子弟發揮,這些人才只好流落到對岸,或其他能提供機會的國家一展長才。
▲早年爲臺北小吃重鎮的建成圓環,改建後成了無人光臨的蚊子館,現已拆除。(圖/記者季相儒攝)
要改變這種觀念,真的是不太容易。
比如「前瞻建設計劃」中,蔡總統第一個宣佈受惠(中頭彩)的就是基隆市。的確,數十年來基隆都沒有重大建設,也因爲腹地狹窄很難有大刀闊斧的作爲。但如何在有限資源中經營出亮點,絕對不是投入大筆錢,然後將往來臺北的軌道交通(不管是臺鐵、捷運或輕軌),從1小時4個班次變成6個班次就能改頭換面。應該思考的是:當外縣市民衆可以用比較方便的方式到達基隆之後,你希望提供給什麼樣的體驗?應該不只是讓更多人擠到廟口吃一盤甜不辣吧?
我知道基隆港附近山頂上,有間太平國小即將於8月廢校。這裡原屬於教育用地,又有最棒的視野,如何善用這個場地,應該是基隆市政府的機會。但很可惜的是,基隆市長似乎沒有着墨這個可能性,只挑最容易的路走,先將國小從教育單位用地轉給產業發展局管理,然後預計規畫成很多縣市都有的藝術村,成爲一間間建築設計者可以申請入住的免費宿舍。會說可惜的原因,是因爲我知道這個即將廢棄的太平國小,可以變成更有用的在地特色,更棒的是還能成爲全臺灣民衆都可以來的一個推廣教育亮點場域――自然史博物館。
臺灣向來有「地質寶庫」之稱,而基隆市位於臺灣東北角,有最美麗的大港、海岸、山林和豐富的生態,城市周邊也富含北臺灣最重要的化石地層與化石種類,且化石數量也是臺灣最多。然而臺灣的自然史博物館卻非常少,目前只有臺中科博館擁有規模展示的自然史博物館;此外,民衆對於臺灣本土豐富的自然人文景觀和生態也認識不多,使得許多美麗的景觀不斷的被開發與破壞。
事實上自然史博物館,已是全世界國家保存自然史資產,與推廣自然教育的重要指標,但臺灣卻只有一個,而北部卻沒有像樣的自然史博物館,實在非常可惜!
我認識一位牙醫師,在基隆出生長大,也在基隆開業的許威傑醫師,他一輩子服務基隆鄉親,幾十年來已經收集了15,000多件博物館等級的珍貴化石,是臺灣除了臺中自然科學博物館外,最完整與珍貴的收藏。雖然前些年曾以私人之力在自宅成立4個樓層的「達爾文博物館」,供學生預約、由他親自導覽,但展場空間實在不夠大,所以他希望能跟其他機構合作,成立自然史博物館,讓臺灣的孩子能以更宏觀的視野看見這個世界,同時回頭珍惜自己的家園──這個有「世界地質寶庫」之稱的臺灣。
▲基隆擁有獨特的地質奇景,若「前瞻基礎建設計劃」能撥用經費在此設立自然史博物館培育未來人才,都好過蓋些鮮少使用的水泥建設。(Photo by 朝祥 賴/Flickr)
我有一個想像:如果太平國小的部分校舍能花一點經費改建,讓許醫師提供他的私人收藏,設立北臺灣的自然史博物館,這該會是多美好的事啊!雖然基隆有一個國家級的海洋博物館,但空有殼子,因爲裡面幾乎沒有任何典藏品。尤其基隆市長當初以「整個城市都是我們的博物館、美術館」做爲競選廣告,若能利用廢校或閒置的公共空間設立一個自然史博物館,應該易如反掌,而且除了可做爲基隆市學生的環境教育之用外,外地來的觀光客除了到廟口吃小吃,也能有一些深度且知性的旅行,從這些世界級的化石,看到基隆近郊重要的化石地層與化石種類。
其實這個想像不必耗費政府太多資源,反而可以在「水泥思維」下,給大家一些不同的思考。是的,我們的選擇,能造就不同的臺灣。而我們想像中的臺灣未來,究竟是什麼模樣?
好文推薦
李偉文/讓污染無所遁形
李偉文/放生動物做功德?不如放生惡搞立委!
李偉文/別說櫻花惹了禍
李偉文/別在自己的碗裡下毒!
●李偉文,長期關注環境與教育的牙醫作家。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88論壇歡迎多元的聲音與觀點,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