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週刊/永恆QE無限好?

文/洪寶山

您從什麼時候開始知道QE的?我相信不少讀者都是在金融海嘯過後才聽過QE,也就是量化寬鬆政策,這個在十年來對全球經濟影響甚大的貨幣政策,從二○○九年開始實施第一輪貨幣寬鬆,共實施三輪,直到二○一四年才退場

貨幣政策的運用上,升息是防止經濟過熱,而降息是刺激低迷的經濟。當時之所以實施貨幣寬鬆,就是因爲在金融海嘯後美國聯邦利率已趨近於零,無法傳統貨幣政策改善經濟問題,所以印鈔票來購買長期債券,提升美國長債價格並壓低利率,讓民衆降低房貸利率以支撐房市景氣。但因爲美元是世界儲備貨幣,在超低利率環境下,美元大幅貶值,資金向外流竄,也帶動其他新興市場起了熱錢效應股市、房地產齊揚

大家擔心的是,在熱錢退去之後,會面臨怎樣的衰退?果然這幾年來美國經濟開始好轉,股市表現優異,聯準會開始升息,資金回籠美國,新興市場經濟表現就受到衝擊。

但升息態勢已然又翻轉,聯準會不但停止升息,還宣佈調降利率,看似聯準會正準備開啓新一輪量化寬鬆,雖然聯準會並不承認他們正在QE,但經濟學家資產管理人席夫(Peter Schiff)認爲:「聯準會已經默默展開新一輪的印鈔行動,在支撐全球市場的同時,這也會使聯準會的債務泡沫愈來愈大。」除了美國,歐洲也開始啓動QE,歐央十一月一日起每月將購買二百億歐元資產。

熱錢雖好,但也要有基本面支撐!從臺股表現來看,十月倒數日,臺股續創二十九年半來新高,終場收在一一三八○.二八點,臺積電收二九九.五元再創新高。臺股創高,熱錢是其一,基本面佳也是重要因素金管會主委顧立雄認爲,臺股表現佳是反映基本面,他舉出臺股多項優勢,包括:法規財報透明、公司治理佳並與國際接軌等,並提出六大措施營造友善的投資環境,在在都可看出吸引投資的力道。此外,金管會爲讓臺灣金融更國際化,希望今年底前能打通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指定外匯銀行(DBU)管道,增強臺灣金融實力

從十月來外資買超臺股逾一千億元,就可看出外資對臺股的信心花旗環球看好5G題材,並認爲臺股資金面、題材面、基本面「面面俱到」,如此一來,要挑戰一二六八二歷史高點,看來也不是難事了。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理財週刊》1001期,便利商店及各大書店均有販售www.moneyweekly.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