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集/放任違規還自誇 食藥署螺絲鬆了

多家食品業者遭蘇丹紅辣椒粉波及,食安風暴愈演愈烈,但食藥署邊境檢驗系統早在去年五月,就已發現違規品項,卻僅退運或銷燬,甚至遲至去年底才百分之百逐批查驗;這段期間食品追溯追蹤系統也失靈,「食品雲」宛如當機,更使蘇丹紅食安風暴,徹底暴露食藥署的不作爲。

食藥署長吳秀梅遭執政黨立委批評時,表情尷尬,回答時支支吾吾,毫無昔日爲高端疫苗護航的堅毅態度,正反映食藥署對於啓動市場稽查,總是慢半拍。不久前才誇口蘇丹紅辣椒粉食安事件已在控制中,仍有食品大廠、知名餐廳接連傳出使用到蘇丹紅辣椒粉,究竟多少消費者已吃下致癌風險極高的蘇丹紅製品,不得而知。

由於去年最早輸入蘇丹紅辣椒粉的「保欣公司」、私下篡改檢驗報告的濟生公司斗六廠,以登記地址相同的「津棧」和「佳廣」公司,這些不肖業者劣跡斑斑,食藥署懲處的手段卻只是「退運或銷燬」,對廠商而言不痛不癢,成立多家「紙上公司」,有恃無恐地繼續進口違規辣椒粉。

政府耗資數千萬規畫「食品雲」,執行成效奇差,監察院早已於二○二○年,批評「食品雲」欠缺絕大多數食品業者資訊,無法發揮預警效能;三年轉瞬而過,該系統依舊失靈,無法掌握問題產品上下游流向,更是做不到食品危害風險的預測及預警。

食藥署每次啓動稽查前就召開記者會、發佈新聞,由於對違規廠商「通風報信」,怎能有效稽查?難怪吳秀梅被同黨立委砲轟,就不令意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