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球職業化系列 (四) 亞洲職籃借鏡 落實主客場首務
1994年中華職籃CBA開打,僅僅5季就面臨「垮臺」命運,不過當時CBA全盛時期仍在亞洲各國具有一定聲望。但多年過去,臺灣僅有「半職業」的SBL撐場,反觀除中國CBA、菲律賓PBA外,就連日本B-League、南韓KBL也經營得有聲有色,對於SBL來說,或許落實主、客場屬地主義,將是首要之務。
從中國CBA的20隊、菲律賓PBA 10隊、KBL 10隊、再到B-League的第一級18隊(聯賽有升降級制度),SBL目前7隊在隊數上算是合乎水準,或許在聯賽體制健全下,仍有隊伍增幅可能性。
▲CBA主場制度根深蒂固。(圖/CFP資料照)
但眼前SBL最大問題,仍是無法落實主客場制度,若想以職業化爲前提,主客場制度勢在必行。剛剛結束的SBL第14季,SBL推出所謂「主題日」活動收到不錯成效,下季籃協在臺北和平館啓用後,未來臺北和平館、新莊體育館、板橋體育館、桃園巨蛋、彰化體育館、高雄巨蛋,都是可運用的例行賽場地,或許可嘗試更多主客場賽制策略。
據瞭解,籃協下季打算將每隊分配兩週爲各隊主場,屆時票房收入將全數歸主場球隊所有,但詳細執行方式仍要等7隊通過才能正式進行方案規劃。
▲SBL或許最快就有機會推行主客場制。(圖/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