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白險勝 行政立法鬥爭加劇

歷經兩個禮拜的朝野攻防,國會改革相關法案終於在藍白聯手下三讀通過。包括總統國情報告常態化進行,且總統應依序即時回答;而規範官員不得反質詢的藐視國會罪,更訂定最高廿萬元的罰則。另外,人事同意權、聽證與調查權也都三讀。可想而知,這是總統賴清德上任後的第一場戰役,綠軍當然有不能輸的壓力,畢竟一輸,藍白聯軍便能藉法案制衡行政權,賴剛上任恐面臨「跛鴨」風險。

而面對「雙少數」總統賴清德堅持貫徹意志,想借由議場外支持者與側翼力量,藉「國會濫權」做定位以形塑內外夾攻氛圍、迫使在野退讓的當下,藍白也有「再退一步、即無死所」的認知。若是沒能成功跨過這一步,就算有近六成民意反對的賴總統,亦能肆無忌憚的輾壓在野陣營。這場「零和」戰役,終於五月廿八日傍晚畫下句點,「藍白險勝、綠軍卻未大輸」,亦即藍白聯手雖以人數優勢完封綠軍,但綠軍似已啓動新一波攻勢。可預見的是,賴總統任期的朝野對峙與攻防,國內的政治情勢「沒有最亂、只有更亂」。

首先,從賴清德任命卓榮泰,並未考慮國會生態是藍加白過半的情況來說,埋下行政立法衝突的導火線。這次針對藍白聯手通過包括官員藐視國會等法案,行政院雖有權提請總統核可將法案退回複議,但覆議茲事體大,若藍白聯手過半維持原案,行政院長即應接受該決議,卓揆真會將法案退回複議嗎?或有懸念,畢竟覆議的勝率仍是藍白聯手較高。若藍白又在覆議中勝出,對卓榮泰的威信勢必造成衝擊。但問題是,賴清德的意志若凌駕卓榮泰的理性盤算,藉覆議再一次進行大規模動員,也未必全無可能,畢竟對這次立院外抗議羣衆,賴清德是聲援與感謝,卓榮泰則期待「羣衆不要集結」,態度迥異;卓作爲賴任命的閣揆,大老闆若是戀「戰」,行政院站上攻擊發起線的可能性當然升高。

其次,釋憲絕對是民進黨團的必然之舉,畢竟在攻防的論述中,綠軍就直指改革法案是擴權、濫權、違憲。現在法案通過,若民進黨團不釋憲,那面子裡子豈不雙輸?況且監察院也認爲立法院三讀通過之部分條文,未符憲法與大法官曆次解釋,程序也未臻完備,已「違反權力分立」。而大法官現今又全是前總統蔡英文派任,釋憲成功機率高,就算沒有百分百,好歹也能打掉幾個條文,立於不敗之地;只要大法官判定幾個條文違憲,綠軍便能進一步強攻藍白「違憲亂紀、違法濫權」來進行認知作戰,鼓動支持者再次集結公審在野黨。即便違反「當家不鬧事」的傳統邏輯,但只要不斷進行政治動員,掌握主場優勢後,不僅社會可能形成「沉默螺旋」效應,也能制約藍白的動員力道,未必沒機會反敗爲勝。

總統赴立院國情報告,藍白立委雖能借此與總統賴清德「近身肉搏」,但賴未必會在釋憲有結果前便順着藍白的意赴立法院報告。若賴硬是不去立法院,藍白又將如何?更遑論「總統依序即時回答」的條文還得就發言時間、人數、順序、政黨比例等事項,由黨團協商決定,等於又埋了衝突的伏筆;綠軍當然可能在協商過程中祭出新的攻防,展開焦土抗爭。

雖然藍白費盡洪荒之力將國會改革法案三讀通過,也展現誠意在許多條文上和綠軍進行了妥協,但綠軍掌握行政與司法資源,爲了讓賴清德施政順遂,勢必對藍白繼續鏖戰。險勝的藍白,如何纔能有效面對綠軍的攻堅?嚴峻的挑戰才正要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