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政府新挑戰/司改一場空 賴清德如何讓人民有感

蔡英文總統八年前就職演說,推動司法改革是獲得最熱烈掌聲的一段,但由她親任召集人的司改國是會議,三百多項決議當時被學者預言如司改天燈,如今一語成讖。司法領導者創造血汗司法環境、大量重刑化修法,但臺灣卻淪爲詐騙天堂、黑道治國,過去八年製造的司法、正義災難,都待賴政府收拾善後。

民調顯示,司法改革是民衆對蔡主政八年最不滿意的施政。從賴清德兩年前爲選黨主席下鄉聽到的黨員聲音,到臺灣民意基金會四月底公佈針對蔡總統八年推動的司法改革民調結果,民衆對蔡政府的司改政策頗有意見;臺灣民意基金會最新調查,高達百分之五十四點六對司改不滿,顯示蔡總統八年司法改革不受絕大多數人民肯定,辜負民衆對司改的期望。

二○一七年蔡英文總統召開司法改革國是會議,委員多達一○一人,萬箭齊發的議題,分組會議沒多久就被委員質疑是「放天燈」;這次會議雖定位非法律人過半,但許多決議明顯可見「法律人」的權威效應。如今回顧檢視,包括前檢察官陳瑞仁等多位曾參與者都感嘆:宛如白忙一場。

公信力低 裁判品質令人質疑

民間司改會指出,司改國是會議後的司法新制包括國民法官、憲法訴訟,是國內司法制度上很大改變,但多數民衆感受不深,大衆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治安」、「司法風紀」、「罪犯處罰」與「判決品質」好壞。有檢察官說,當殺幾個人都不會被判死刑、臺南市議長賄選案判無罪理由難以服衆、執法人員政商往來複雜或勾結詐團等醜聞頻爆,民衆怎麼會滿意司改。

曾參與司改國是會議的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董事長黃旭田指出,司改決議內容包山包海,「實踐」卻仍有改善空間;同樣是司改國是會議委員、轉任律師的前法官陳憲裕指出,司法公信力長期低落,原因來自裁判品質令人質疑、詬病,通過再審、非常上訴機率極低,審級救濟路徑愈來愈窄,無法真正發揮功能。

司法體系 對好法官標準很低

另外,司改國是會議決議要淘汰不適任司法人員,結果蔡總統不顧違憲爭議提名的司法院長許宗力,拔擢前公務員懲戒委員會(改制前)委員長石木欽、懲戒法院前院長李伯道也分別因與富商不當往來、性騷擾女部屬被監察院彈劾,在司法史留下極大污點。黃旭田感嘆,司法體系對於「好法官」的標準很低,要靠司法體系自律淘汰並不容易。

蔡政府的司改讓法界與民衆都失望,即將上任的賴清德則宣示未來的司改重點是:打擊黑金槍毒詐。這不只反映民間基層對社會的感受,更是對過去八年蔡政府的司改打了難看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