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政府新挑戰/社安網 漏接兒虐與經濟弱勢

攸關經濟弱勢民衆權益的社會救助法,衛福部預計今年要提出修正版本。 本報資料照片

社會安全網建置用意是要強化服務之間的聯繫,透過網絡概念讓政府各部會提供的資源能夠互相連結。臺大社工系名譽教授鄭麗珍表示,弱勢家庭常有多元問題,需要多元機構提供服務,彼此之間必須強化聯繫、討論分工,在社安網成形過程中,暴露分工間存在問題,如剴剴案讓外界看到,社安網在托育訪視品質、訪視內涵方面有強化空間,政府應在訪視指引中加入兒虐辨識指標。

全臺身心障礙者逾一三○萬人,鄭麗珍表示,身障者進入社安網,卻面臨無人照顧的情況,必須增加個案管理員,經與行政院請求後,已編經費增加個管員,這凸顯社安網有些服務間的聯繫仍不足夠,必須透過逐步修改法規,把資源納入,讓體系發揮作用。

攸關經濟弱勢民衆權益的社會救助法,衛福部預計今年要提出修正版本。鄭麗珍表示,臺灣有許多經濟困難的家庭,無法連結中低、低收入戶補助資源,若不修法社安網難發揮作用;社救法修法應該把社福資源取得門檻修得更寬鬆,取消戶籍地連動等申請限制,改以實質收支判斷,才能強化社安網。

「少子化不可逆議題,社工缺工是現在進行式,社會工作危急存亡之秋,必須積極轉型。」高雄市社工職業工會秘書長郭志南表示,社工專長是與人互動、開發資源,政府應思考如何簡化流程,讓社工發揮專長,如以AI減輕行政作業,讓社工陪伴案主解決問題,而不是糾結無意義的文書作業。

郭志南表示,許多中央政府要給社工的福利待遇,到地方政府卻出現規定不一致的問題,導致薪資回捐等問題不斷髮生,近半數社工反映,職場壓力、霸凌來源是主管本身,這問題必須被解決。工會期待社工主管應該被評鑑,解決長期存在的勞資議題沉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