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山科大研發「綠能電解地下水污染整治設備」 爲地下水污染整治解套

崑山科技大學環工系教授吳庭年。(李柏澔攝)

崑山科技大學環工系吳庭年教授團隊所研發「綠能電解地下水污染整治設備」可達到效率化的整治,可成功去除廢水酚類芳香胺類,含鹵化合物硝基化合物等污染物,另外電解氧化技術沒有中間產物累積,亦無二次污染後續處理之問題,圖爲井中電極實體。(李柏澔攝)

發展有效率、低成本又可長期運作的地下水污染整治工法,崑山科技大學環工系吳庭年教授團隊研發「綠色電解設備」,透過在整治井中放入電極設備,結合太陽能發電維持污水井中電極24小時全天候運轉,以電化學反應機制利用電解生成的自由基及強氧化劑,降解地下水中如氯乙烯等污染物,根據實驗結果顯示,整治井下游5公尺區域地下水中氯乙烯濃度已降至標準以下,創造節電,長效、效果好的三大優勢

吳庭年表示,團隊研發出「綠能電解地下水污染整治設備」,透過催化電極,以電解生成的自由基及強氧化劑進行污染物氧化反應,針對地下水氯乙烯的移除,可同時藉由曝氣作用移除及電解氧化破壞,曝氣移除貢獻估計至多約25%-40%,主要機制仍爲電解氧化破壞。

吳庭年解釋,「綠能電解地下水污染整治設備」可達到效率化的整治,電化學技術程序易於控制,處理效率佳,電解氧化技術也已有許多實驗室應用案例,成功去除廢水中酚類,芳香胺類,含鹵化合物,硝基化合物等污染物,另外電解氧化技術沒有中間產物累積,亦無二次污染後續處理之問題。

由於含氯有機物於含水層中緩慢持續釋出的污染特性,藉由模場試驗現地電解綠色整治技術成功應用於三氯乙烯及氯乙烯污染場址之地下水整治,展現良好的污染物移除效果。整治井下游5公尺區域地下水氯乙烯濃度已降至管制標準以下,污染物也無明顯回升。

吳庭年指出,重要的是符合世界節能減碳的潮流趨勢,太陽能電解氧化系統應用於含氯有機物污染場址,可發展地下水之綠色整治方案,只要有電就可以全年365天打整治消耗戰,也因爲屬於低成本整治,對產業成本負擔十分的小,形容這是「以自然力量對抗自然界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