誇大洪災套取資金? 湖南桃江一夜估出近億損失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湖南桃江縣5月12日遭受洪澇災害,對於直接經濟損失,縣民政局數字是1800萬元(人民幣,下同),而防汛辦向媒體提供的災情彙報資料卻說是8900萬元,被媒體發現其中暗含「水分」(灌水)。對此,官員解釋,因爲新聞單位要得急,所以資料都是在一夜中估算出來,僅供參考。

「如果自己不去核實一下,肯定會報導出一篇假新聞。」湖南某媒體記者張明(化名)告訴《法治週末》,因爲他不經意間成了一名打假記者,但他打假的物件不是假冒僞劣產品,而是虛假的災情報告

5月12日,暴雨襲集湖南,中北部的桃江縣也遭遇了連續不斷的傾盆大雨,許多鄉鎮受災。爲及時瞭解受災情況,湖南各媒體都派出記者深入到災區,張明就是其中之一。

5月13日,張明從長沙趕到了桃江縣,防汛辦主任劉衛紅給了他一份彙報資料,內容顯示經初步統計,武潭馬跡塘鸕鶿渡、三堂街、大慄港乍埠等鄉鎮不同程度受災,洪水沖毀管道105公里、河堤74公里、塘壩127處。倒塌房屋226間,損壞房屋52間,直接經濟損失8900萬元。

「災情彙報資料把我嚇了一跳,沒想到受災這麼嚴重!」張明爲了更加直觀地瞭解災情,決定深入到災區採訪,沒想到卻有了意外發現。他向鸕鶿渡政府工作人員要求拍張房屋倒塌照,工作人員卻說:「我們這裡沒有倒房啊!到哪裡去找?」

隨後對大慄港和馬跡塘等鄉鎮的實地採訪中,張明發現,這些在防汛辦眼裡受災嚴重的鄉鎮,災情卻沒有他們描述的那麼嚴重。另外,防汛辦匯中所提到的當天的降水量,也與桃江縣氣象局提供的降水量有出入。

對此,桃江縣水利局副局長正雄解釋,發生汛情後,第2天來了很多記者,因爲電視臺報社等媒體催得急,所以當晚防汛辦工作人員對財產損失和經濟損失作了初步估算,得出了損失8900萬元的結論

詹正雄坦承,當晚估算出來的資料並不準確,而且確實存在誇大房屋坍塌數量現象。「這個數字是有點大,但只是爲了給新聞媒體宣傳,真正向上面報不會報這麼大。」

至於當天防汛辦提供的降水量爲何與氣象局提供的降水量有區別,詹正雄說,該縣統計降水量的有3個不同的部門,每個部門統計出來的降水量資料是不同的。

「誇大災情或許不是無意中出錯了,這是當前少數地方政府上報災情的『潛規則』,誇大的災情更容易引起上級部門領導重視。」桃江縣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少數地方政府在趨利心態作怪下,往往會把無災說成有災,小災說成大災,爲之後借災套取國家補助資金打下基礎。